獵手星域在哪兒?它就在人馬星域身后,是獵戶臂和人馬臂之間的門戶,是行走兩地的必經之路!
嚴格地講,人馬艦隊也是第七集團軍編制內的一個小分支。
按薛毅飛的理解,第七集團軍就是當初的大軍區,人馬艦隊連省軍區都夠不上,頂多就是個軍分區,而東馬或北馬艦隊,也就是個地方部隊。
俗話說得好,打了小的來了老的,邊境出了這么大的問題,上頭怎么可能一點都不管?
無非是距離太遠,一時半會趕不過來,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人馬星域光是寬度就有一千多光年,長度還要更多一點。
星域后面就是兩個旋臂之間的中間空域,不管身在其中還是高高在上的俯視,都能發現這里與其他地方不同——旋臂是恒星特別集中的地方,而兩個旋臂之間的空域,恒星密度就小太多了。
打個比方來說,在正常的星域之中,恒星密度是很大的,隨便以哪顆恒星為原點,近則三光年左右,遠則四到五光年,肯定能找到另一顆恒星。
這點距離在星際時代根本算不了什么,走一趟就跟出個門逛個街差不離。
但在旋臂之間那片空域呢?
十幾二十光年都是短的,三五十光年也不算長,總之就是恒星密度大幅度降低,宜居星的數量更是直線下滑!
人類的艦隊早就有能力跨越旋臂之間這片貧瘠的空域,但為什么一直沒進入人馬臂?就是因為二者之間找不到合適的落腳點。
直到殖民艦隊發現了獵手星,這一情況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轉。
從發現獵手星的第一天起,聯邦就致力于將其打造成獵戶臂近端的中轉基地,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瘋狂建設,獵手星終于變成獵戶臂近端最大的物資集散地,成為人類殖民人馬星的橋頭堡。
橋頭堡這個詞太精確了,它不止是通向人馬臂的踏板,更是守衛獵戶臂的堡壘,是第七軍團最重要的防御節點!
要不是兩地相隔太遠,估計援軍早就到了人馬臂;若不是人馬臂開發時間太短,也不至于就那么幾艘戰艦,更不會被敵軍深入人類星域一千多光年。
人類世界已經多少年沒遇上過這么強勢的敵人了,薛毅飛完全可以想象,第七集團軍那些丘八聽到這個消息是什么表情。
薛毅飛和卓世強還不知道,就在他們拿到通報文件的時候,兩個戰斗群的先頭部隊已經秘密抵達人馬星域。
由于正面被阻,這段時間魚眼人一直向東馬、西馬兩個星域滲透,許多殖民星都落到魚眼人手里,為能一舉摧毀敵軍的有生力量,援軍的先頭部隊并未留在人馬星,而是兵分兩路,分別趕赴東馬、西馬兩個星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