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在于,在到處都是皮骨艦的星域里,暴風號居然一個皮骨人都沒能發現!
不管軌道上的皮骨艦隊有多么龐大,但宜居星上從來都看不到任何人造建筑,這一點讓所有人都非常疑惑。
難道皮骨人是真正的星際種族,就是那種根本沒有母星,也不想殖民任何一顆行星,從出生到死亡,全都在飛船上的種族?
若非如此,實在沒法解釋皮骨人為什么放著那么多宜居星,卻一顆都不占領。
相比于偵察艦隊的迷惑,人馬星域的主力艦隊就輕松多了,在敵人發起進攻的初期,人類艦隊采取退避三舍的戰術,從不計較一星一域的得失,只要敵軍來攻,就立即大踏步的后退,最多就是和敵人小規模交交火,大規模作戰?別鬧了,時機太不成熟!
看起來似乎很沒技術含量,實際上就是游擊戰的星際版,目的就是肥拖瘦瘦拖死,總而言之一句話:先溜一陣子再說。
嗯,釣魚也是這個套路,大魚上鉤就沒有馬上拽出來的,都是溜來溜去,什么時候溜得徹底沒了脾氣,再一鼓作氣把魚撈上來。
母星時代,不管游擊也好,敵后穿插也罷,最多就是幾十上百公里,哪怕機械化兵團大縱深作戰,一千公里也就頂了天了。
可星際時代不一樣,兩顆恒星的間距最少也有三到五光年,艦隊動輒一退數十光年,而且留給敵人的只是撤退方向,通常每一個撤退方向,都不正對某顆恒星,而是在這一撤退方向上,同時存在幾顆可能是目的地的恒星。
敵人為了盡快找到人類的艦隊,就不得不同時向兩個、三個,甚至更多恒星派出艦隊,無形中分散了敵軍的數量,為人類艦隊殲滅敵軍創造了條件。
就這樣一再分兵,沒用多長時間,原本龐大的敵軍就變得四分五裂,每一支敵軍的數量都大幅度降低。
敵人也意識到分兵的壞處,雖然急于和人類清算舊帳,但也不能以分兵不代價,可就在敵人打算重新集結,避免被人類各個擊破的時候,人類等待已久的反擊終于來了。
整個第七艦隊,除留守的一個作戰集群外,其余所有戰艦,再加上人馬艦隊的所有兵力,全部參與到這場規模空前的反擊中來,近六萬艘戰艦,同時向一百四十多支敵軍發起進攻,僅僅兩小時后,第一支徹底殲滅敵軍的人類艦隊上報戰果。
隨后的五個小時,越來越多的好消息上報旗艦,最終只有三個艦隊因為種種原因沒能達成預期目標,但與整體性的戰略勝利相比,這一點點失誤完全可以接受。
直到這個時候,皮骨人才意識到人類的實力遠遠不是看起來那樣軟弱。
可是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巨大的損失傷了皮骨人的筋骨,哪怕將剩余的艦隊全都集中起來,也不是人類艦隊的對手。
而且皮骨人非常聰明,他們知道,一旦大量戰艦集結,必定引起人類的高度關注,他們干脆化整為零,分散逃命,各想辦法撤回皮骨星域。
星際艦隊可不講什么窮寇莫追,咬住敵人就死追著不放,最后逼得皮骨人沒辦法,為了逃命,不得不命令魚眼艦隊集結,等人類的視線被集結的艦隊吸引,皮骨艦才悄悄撤走。
結果集結待命的皮骨艦隊被第七艦隊團團包圍,雙方在一個無名星系拼殺半月,人類艦隊這才將敵軍全部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