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超發現自己每次來坎星都帶著很多任務,而且是越來越多。
最開始的時候,他有點懵,也就是探明情況而已。
后來帶著各種各樣的目的過來,他要忙的事情自然就越來越多。
這次也是一樣。
首先是為下次火箭推進器的視頻錄制做準備,甚至他在想要不要直接在坎星錄了算了,省的再兩邊折騰。
這次要實驗的火箭發動機跟前兩次完全不一樣,前兩次也就一噸、兩噸,在業余火箭里還算不錯,但是始終上不了臺面。
咳,當然,當然,只是唐超這么認為,實際一兩噸的推力也不小了,他并沒有看不起業余玩家的意思。
只不過直徑1.3米,推力這……太香了。
如果之前的發動機攢吧攢吧能把一個學生裝滿作業的書包送上天,讓他可以去學校跟老師說“我真的做作業了,但是被火箭送上太空了”。
那么現在的推力攢吧攢吧,足夠送一兩百千克的載重進太空了。
也就是說,有了這種發動機,如果他可以造出火箭的話,他就可以進軍微小型衛星的發射市場了。
可以從“業余玩鬧”的領域跨越到“利用火箭賺錢”的領域。
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目前全球航天產業有4000億美元,其中衛星產業能占到80%左右。
而根據衛星的質量做分級,通常將小于1000千克的衛星稱為微小衛星。
微小衛星具有發射方式靈活、研制發射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等優點。
得益于微電子技術的進步、輕型材料的研制以及高功率太陽能電池的出現,小衛星得以迅速發展,被廣泛應用于全球民用通信、遙感氣象、地球科學、空間科學、行星探測、技術驗證等領域。
近年來,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尤其是美瑞肯那邊,非常重視中低軌小衛星的發射和應用,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和推進小衛星技術和業務的研究與發展。
那些什么一箭十幾、幾十、一百多星的新聞,說的就是這種“小土豆”。
根據估計,這類微小型衛星的市場也有近百億美元。
這還是兩三年內的,以后肯定更多。
當然,根據美瑞肯那邊的“正常”規定,只要用了美瑞肯技術或零件的衛星,都不可以讓天夏發射,所以天夏這邊的市場肯定沒那么大。
但是……現在他來了,只要操作的好,其他國家為什么要用美瑞肯的技術,又貴又麻煩,條條框框還多,用領航者公司的技術多好。
嗯,微小型衛星的發射市場他看不上,還是讓給其他公司吧,他沒必要跟人家搶這種市場。
要是連這都搶,那就太欺負人了,還是把技術轉讓出去,讓國內小航天公司去跟國外的搶去吧。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他這次來的第二個目的了。
坎星那些原來就有的“小推力”火箭發動機他是不打算用了,但是也可以賣給國內或國外的航天公司。
這里的單燃燒室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最大可以達到140噸,雙燃燒室可以達到190噸,四燃燒室可以達到382噸。
推力最大的固體燃料發動機可以達到300噸。
這都是海平面推力,真空推力還可以更大。
這些發動機技術賣給地球那些航天公司足夠了。
那些已經研發了幾百噸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大型公司或許不在乎,可那些沒有能力研發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甚至連小推力都沒能力研發的小航天公司需求肯定很大。
要知道創造了私人航天奇跡的獵鷹9號火箭發動機推力連80噸都不到。
雖然是因為梅林發動機個頭小,一枚火箭可以塞下很多臺,但坎星的火箭發動機同樣個頭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