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氧機不僅燃料貴,發動機本身也貴,如果能回收回來,那肯定大大的節省成本。
而它的回收不僅受材料問題的影響,還受高度問題的影響。
大多數火箭都會根據發動機和燃料的特性,把氫氧發動機放到二級、三級,在高空或軌道上使用。
這就讓氫氧發動機的回收要考慮再入大氣層的問題。
充氣熱盾,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辦法。
這東西輕便、小巧,充氣之后既可以當熱盾用,又有一定減速傘的作用,是實現軌道物品廉價回收的必備之物。
甚至緊急情況下,宇航員可以穿著艙外活動宇航服用這玩意脫離軌道,逃回地面!
這都是當初設想過的。
更進一步。
如果這玩意能實現宇航員的單人再入大氣層,那么其他類似的東西,也能降。
天夏之前就試驗過一個從軌道上往下扔的,可惜沒有成功。
沒想到唐超這里也有這種技術。
只是不知道他擁有的這項技術是試驗過的,還是在研狀態。
很多人都說回收技術會損失火箭的運力,一些人反駁的時候都會說運力不夠次數來湊,如果可以回收,那么只需要消耗一些燃料就可以了,燃料相對于箭體來說便宜的很。
事實上損失運力這個事,沒那么重要。
假如是小火箭,它可能會運到極限重量,比如運載能力是4噸,它能運到3.9噸。
可運載能力一旦大了,有個幾十上百噸,那就用不到極限載荷了,頂多運過個百分之七十、八十、九十。
如果設計得當,這些被浪費掉的載荷重量正好可以改裝成回收系統。
越大的火箭肯定越貴,長征九號那么巨大,制造成本更貴,而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高達180噸,理論上兩發就能把大半個國際空間站送上天。
可受限于整流罩的大小,也出于火箭安全的考慮,不可能讓它運送180噸重的東西,所以也就不怕浪費運力。
如果能改成回收的,簡直完美。
這些技術不算什么大事,可以交易,不過唐超今天沒準備,表示過段時間可以再來一次py。
這次交易雙方都收獲頗豐,趙立拿到了技術、零件和發動機,唐超又拿到了一些資金,還獲得了一些衛星發射的抵用券。
這個劵就厲害了。
唐超這邊會出一些衛星,也只需要出衛星,其他的就不用管了,官方會替他發射到位,一分錢不用掏,發射一顆衛星用一張抵用券就可以。
他要發射的衛星不大,算是小衛星,最起碼比相同類型的衛星小一大半,所以也不用特別大的火箭,他要的就是時間。
一年之內,第一期的幾十顆衛星要發射完成。
他要建設自己的衛星網絡,不管是地球上的,還是繞月的,為他之后的各種航天活動提供支持。
他目前的運載能力不夠,所以用這種方法最好。
這次對上美瑞肯,他已經做好準備了,而他最大的優勢,就是科技!
他要用科技,打贏這場不一樣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