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某個計劃一樣,把一百萬人送往火星,讓人類變成跨行星物種。
然后呢?
沒有然后了。
一百萬人自己發展去吧,這些人只買了單程票。
很多時候,人類往往都是沒考慮清楚后果,也沒有在共同目標上達成一致,就貿然踏上了探險之旅。
縱觀上下幾千年,在每一片大陸上,這些人都將同樣的錯誤重復了一遍又一遍。
不對,好像有一個國家,那是相當的茍。
唐超就在這個國家。
他跟這些老板講了講自己的大計劃,這些老板明顯被震住了,都在默默的消化這些信息。
看到這種情況,唐超微微撇嘴,這些老板開發布會的時候一個比一個能吹。
或許他們也真是那樣認為的,也有真才實學,可眼界這種事,還是要真正見識到了某些東西之后才能改變。
唐超認為,身為航天公司的老板,應該跳出地球,站在更高的“緯度”上去觀察世界,以及思考公司的未來,甚至擔負在身上的使命。
簡單來說就是這些老板也該去太空轉一圈,讓他們也看一看地球和太空。
那些宇航員們普遍反映,他們體驗到了升華感、欣快感、精神覺醒,并且對自己和地球及其居民的一體性,產生了一種頓悟式的體會。
至于原因,不少人提到地球所呈現出來的豐富色彩令人迷醉,另外,看慣了地圖再看地球,你會明顯意識到,人為劃定的國界線消失了。
“總觀效應”對宇航員的改變可能是永久性的,回到地球之后,他們的習慣與觀念都會因此改變。
這些老板也該變一變了。
時間并不會很久,軌道穿梭機已經在計劃中了,這些老板會是它的第一批乘客,唐超要讓他們全都“覺醒”。
最終,這些老板們都答應加入聯盟,畢竟他們沒得選。
當然,主要是星際領航者給的東西也香。
加入航天聯盟,他們可以繼續朝著他們的目標前進,但是技術實力卻可以暴增好幾倍。
正在研發中的技術可以直接用,甚至計劃要研發的技術也可以用,哪怕走的路線不一樣,也可以進行借鑒,快速完善自己的技術。
而且有了調節中樞,自己人也不再跟自己人搶了。
你們做小衛星運輸,我們做大衛星運輸,這邊專做發動機,那邊專做火箭箭體,分工明確。
等他們的火箭造出來,領航者這邊還有大量的衛星發射訂單等著他們,既讓他們馬上有錢拿,又可以讓他們沒有負擔的對火箭進行試驗,用實際訂單來提高自己的國際知名度。
除了這些制造運載工具的公司,制造荷載的公司也可以拉進來,比如衛星、空間站艙體、外星實驗室等等。
畢竟因為美瑞肯的技術限制,有美瑞肯零件的荷載都不能用天夏的火箭發射,所以他們要自己制造不含美瑞肯技術的荷載,然后去搶國際訂單。
而星際領航者用到的,還是他們的制造能力。
呃,好吧,還是給星際領航者打工。
不過現在的想法已經跟之前不一樣了。
被人養著,挺好的。
這次結盟活動進行的很順利,不到一天就完成了,簡直雷利風向。
順便唐超還跟他們簽了幾個制造合同,因為他的好幾個計劃已經安排上了。
“初航號”火箭和“遠航號”火箭的零部件已經在生產了,現在又加了軌道穿梭機、空間站艙室,甚至月球基地艙室的部分零件,簡直算是全面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