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下調來兩臺動力外骨骼,明天趙立跟他一塊去。
要不然巡邏的戰士穿著測試的動力外骨骼,跟著的測試人員不穿根本跟不上。
確認了消息,唐超很高興,當天晚上加餐,就用他帶來的那些東西。
各種糕點、八寶鴨、螃蟹、海鮮等等,都是雪山之巔吃不到的,還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讓戰士們提前過了一個年。
任務匯報是正規的那種,戰士吃飯的時候就用聊天的方式,把第一天的測試過程說了說。
唐超能看出來,戰士們臉上都帶著笑容,顯然今天的巡邏跟他們平時的巡邏不一樣,輕松了很多,他們很喜歡這些動力外骨骼。
晚上,哨所里雖然有多余的床位,但是并不多,所以只留唐超他們這些后來的住在了這里。
那些早來的測試人員天還沒黑就下山了,他們來之前就想好了住宿問題,沒問題。
第二天吃完早飯,唐超就加入了愈加壯大的巡邏隊伍,踏上了他的首次雪山之巔巡邏之路。
出發之后,唐超才知道之前的紀錄片只是記錄了巡邏路上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沒收進去。
他們從4600多米海拔的哨所出發,沿著山巔下到了4000米,然后又往上走,沿著戰士們之前踩出來的山巔小路,一直上到了海拔6500米的高度。
一路上,他們經過了深不見底的山澗,爬了高聳的雪山,檢查的基站和天線設備,在固定地點上觀察對面阿三的哨所,距離國境線最近的地方只有不到30米。
后半段的時候,天氣開始變壞,本來這里就常年積雪,現在一刮風一下雪,更糟。
不過聽戰士們說,動力外骨骼幫了大忙,如果是以前,他們可能會發生危險。
首先,動力外骨骼為他們提供了助力,減輕了他們的體能消耗,讓他們有精力應對任何情況。
然后,動力外骨骼增加了他們的負重能力,可以讓他們背負更多的設備和物資,確保他們可以應對任何情況。
就說增加負重能力,他們每次出來都要穿上防彈衣,攜帶槍械彈藥等等,還要背一部單兵單臺。
大雪山的通訊條件很惡劣,所以單兵電臺也比較大,重打二三十斤,加上其他的東西,幾十斤的重量在平原巡邏都不太容易,更別說在海拔五六千米的雪山上。
低溫、積雪、風雪、低壓、缺氧等等,都是他們的“敵人”。
現在裝備了動力外骨骼,還是專門為雪山設計的,當走到雪很厚的地方,足部可以把折疊的面板打開,形成踏雪板,讓戰士們在雪上輕松行走,不用再人力趟雪。
有動力外骨骼的支持,單兵電臺的重量就不是問題了,甚至他們還能增加裝備。
比如適合高原雪山環境的軍用六旋翼無人機。
這種無人機和操縱平臺都比較重,可以達到十幾公斤甚至更重,單人背負的話走不了多遠。
偏偏他們的巡邏工作很需要無人機,因為山勢崎嶇陡峭的緣故,一些犄角旮旯會形成死角區域,有些地方能冒險下去,有些地方連去都沒法去,只能空著。
上級曾經給他們配過無人機,可小型無人機不適合高原環境,甚至風一吹就摔了。
大型無人機倒是可以,但是大型無人機太重了,他們之前巡邏攜帶的電臺都要輪流背負,再加上沉重的大型無人機和操作系統,那就甭巡邏了,只能找地方蹲著。
現在好了,動力外骨骼來了,一切阻礙都抹平了。
戰士們常年待在高原,每個人的臉龐都曬得黝黑,但是牙很亮。
尤其是操縱無人機巡查之前的觀察死角時,他們都會露出笑容,所有人的牙齒,比山上的雪和天上的光都亮。
不過唐超感覺,他們的心更亮!
因為他知道,戰士們不是因為玩無人機高興,只是因為觀察到了以前觀察不到的死角而高興。
他們替祖國守住了每一厘米的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