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高度跟《阿凡達》里那種機甲差不多,就是那種“長著腿腳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機甲,只不過眼前的這臺“攻擊者”看起來要強壯的多,因為它不是玻璃機艙,而且覆蓋了裝甲的。
它算是動畫里最講究現實的機甲了,因為之后的機甲高度就10米以上,那些只能存在于動畫中,因為動畫里總有各種黑科技和神奇粒子。
這臺四米多高的“攻擊者”機甲就是他讓坎星科學家和工程師制造的,跟動畫里的一模一樣,畢竟當初的設計也是坎星這邊做的。
這是一臺絕對的兇器,唐超非常想駕駛它出現在櫻花國,但是考慮到影響,還是算了。
如果是正常的模型,這么大的尺寸肯定要進行拆解運輸,等運到現場之后再組裝上,但這玩意可是真家伙,不說拆開暴露不暴露的問題,到了現場可能裝都裝不上。
所以可惜的拍了拍“攻擊者”的腿部裝甲,唐超就把視線放到了旁邊那臺矮一大截的機械上。
這是一臺人形動力裝甲,說是比旁邊的矮一大截,但是高度也有兩米三,也是《鋼鐵之源》動畫里的一個裝甲型號。
跟旁邊堪比裝甲車的“攻擊者”比較,它只能算單兵重裝甲,名字叫“突襲者”。
是的,四米多的機甲就是攻擊者,到了兩米多的單兵動力裝甲就變成了突襲者。
當然,這里說的是對裝甲目標,如果對上步兵,那就是碾壓。
甚至對上裝甲目標,只要找好戰術方法,突襲出去,一樣能成功。
僅僅兩米多的高度,隱藏起來相當簡單。
而且它護甲高,可以防御重機槍的射擊,動力也強,可以攜帶一些攻擊力強大的武器,足以裝甲目標造成致命傷害。
這就是它的優勢。
它的性能其實跟之前唐超使用的動力宇航服差不多,但是它的設定是戰爭機器,所以造型更加凌厲,而且高度也高了一些。
不過這個高度已經可以隨身攜帶了,當然,這是指的隨身攜帶是包機,他看著動力裝甲“模型”被放進飛機的行李艙。
嗯,這就是大佬玩的模型。
身為動畫、游戲和真-模型玩具的出資人,他帶個一比一的模型在身邊很合理吧?
只是不會有人知道,這玩意真的是一比一的。
雖然用的技術跟動力宇航服差不多,但它畢竟是要上戰場的玩意,所以整個系統甚至框架都算是重新設計過的。
比如穿戴方式,動力宇航服的穿戴方式比較傳統,從腰部模塊分為上下兩截,需要機械或隊友的協助才能穿上,因為它需要在太空里保持密封性,所以不能拆開過多的零件。
當然,那是因為早期的動力宇航服技術落后,畢竟那時候還沒有拿到納米機器人技術。
現在這臺單兵“突襲者”動力裝甲,融合了最先進的納米機器人技術,讓它可以像好幾代之后的鋼鐵俠戰甲那樣后邊或前邊都全部打開,然后著裝者進入其中。
并且當一邊有危險的時候,著裝者可以從另一邊快速脫離。
如果沒有納米機器人的參與,這樣的著裝方式會有很多縫隙,但是有了納米機器人的參與,那些縫隙可以瞬間被填充。
甚至每臺動力裝甲都會多攜帶一些納米機器人,一旦有破損,多余的納米機器人就可以進行臨時修補,提高動力裝甲的戰場存活能力。
就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能量不足,哪怕用上最先進的航天電池,續航能力也只有兩天,一旦進行劇烈戰斗,續航時間就會迅速縮短到5個小時。
這個時間怎么說呢,肯定不長,但是一場戰斗下來好像也夠了。
就怕某些戰斗不能迅速解決,拖成持久戰,那就完蛋了。
沒辦法,單兵重型裝甲還是太重了,而且高耗能的系統又多,只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