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星空客棧入軌的這段時間,直播鏡頭又回到了紅薯島航天發射中心,而且是跑道上。
兩架一模一樣的軌道穿梭機,飛鏢一號和飛鏢二號,它們穩穩的停在跑道盡頭。
這兩架軌道穿梭機就是領航者公司最初的兩架飛行器,而他們的駕駛員也是資質最老的航天飛行員。
杜康盛在一號機,李玉玲在二號機。
他們兩個就是最初駕駛軌道穿梭機進入太空的公司飛行員,其中李玉玲是副駕,還有一部分空乘人員的任務。
不過不到半年的時間,她已經經歷過十幾次太空飛行了,比所有宇航員一輩子的飛行次數都多。
這讓她成了領航者航天公司最好的航天飛行員之一,不僅成了帶學員的師傅,還兼職了首席空乘,比杜康盛這個首席航天飛行員教的學生還多。
因為精湛的技術,重大航天飛行活動總有他們,這次當然也不例外。
這次他們都是主駕駛,各自帶了一名成績優秀的“學生”,等執行完這次任務,兩名“學生”也就可以坐在主駕駛位上駕駛軌道穿梭機了。
他們實際上已經出師了,是領航者航天公司登記在冊的職業航天飛行員,但現在還沒有正式開始商業載客呢,所以就多磨煉磨煉他們。
現在距離商業載客的時間越來越近,也就到了他們大展身手的時候。
地面檢查完畢,飛行員檢查也完畢。
“可以起飛!”唐超說道。
“明白!”
兩架軌道穿梭機在相鄰的兩條跑道上同時噴射出炙熱的火焰,然后由慢到快,等離開跑道起飛之后,更是像箭一樣沖向太空。
直播鏡頭忠實的記錄下了這一幕,還切到距離最近的監控器上,場面更是壯觀非常。
那轟隆隆的巨響和兩架飛行器比翼齊飛的場景反差非常大,當兩架飛行器同時起飛的時候,人們只感覺“呼”的一聲,自己的心好像也跟著飛了。
距離這么近,然后又雙雙起飛,可兩架飛行器的相互距離幾乎沒變,可見飛行員的高超駕駛技術與默契合作。
難怪領航者公司敢開設航天飛行員訓練班,還要發畢業證,只要持證就可以駕駛領航者公司生產的軌道穿梭機。
甚至還想讓這套體系得到所有的國家認可。
領航者公司培養航天飛行員確實有一套!
而懂行的人則是羨慕不已。
這么默契,都是用飛行時間堆出來的!
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想想載人航天設備不限次數的進出太空,而且還只是訓練宇航員,那花費的多大?
這是傳統載人航天設備不敢想象的。
只不過有一個問題……
哪怕領航者公司的軌道穿梭機比一般的載人火箭更容易往返太空和地面,但它的飛行次數依然比不過戰斗機啊。
戰斗機要想飛成這樣,從學院開始飛各種教練機,然后再飛真正的戰斗機,最后經過長期的合作飛行才能飛成那樣,而那個時候飛行員的飛行時間早就上千小時了。
哪怕領航者公司這次的要求不高,僅僅是同時起飛,然后保證平行伴飛,不做任何高難度動作,那難度也不低。
而他們的航天飛行員怎么算飛行時間都不對。
所以這到底是哪出了問題?
很多人都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