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駕駛它們的航天飛行員不是超智能機器人,空間站里也沒有超級智能,應該做不到控制著多個目標,讓它們時間分毫不差和位置分毫不差對接的程度。
在這種“輕飄飄”卻環境極其復雜的地方,兩點之間的接觸都要小心,更別說多點接觸了。
而看直播的觀眾也知道重點來了,視頻里的飛鏢一號正在緩緩的靠近空間站,它的目標就是那個之前展開的折疊式停泊口。
這個折疊停泊口有一部分充氣式空間站的技術,剛開始跟太陽帆一樣折疊著“貼”在空間站艙壁上,之前緩緩展開,形成了一個長3米,直徑1.2米的密閉空間。
之前的時候他們已經看到了展開畫面,展開時間為3分鐘,支撐框架像彈簧一樣,只不過支撐框架不是一根旋轉長條,而是十根標準圓環。
展開之后里邊也充了氣,這樣做的話,等對接了飛行器之后兩邊可以同時進行平壓,可以很快達到氣壓平衡。
這種對接場面總是很令所有人緊張,除了飛鏢一號主駕駛位上的杜康盛。
還有坐在0號指揮位置上的唐超。
杜康盛是公司的首席航天飛行員,他的對接技術自然不用說,更別說他還駕駛軌道穿梭機跟天宮空間站對接過不止一次。
而且最主要的是現在國際流行的是自動對接,需要手動的時候很少,當然,作為職業的航天飛行員,手動對接也是要練習的,而且他的成績非常好。
只不過現在科技發展了,“機操”才是基操。
在這種細節控制上,人類的操縱精度是比不上機器的。
所以手動控制也只是應急用的。
唐超不緊張,他的自信來自坎星,就領航者公司現在用的技術,都是坎星那邊千錘百煉過的。
事實上星空客棧里的中央控制計算機也很強大,雖然不能像科幻電影里那樣隨時引導幾十上百架的飛行器準確停靠,但是它也不需要面對那么多,星空客棧的設計就限制了它的操縱數量。
空間站只有兩個對飛船停靠口。
所以它只需要負責兩架飛行器的停靠就可以了。
不過這里到底是地球軌道,不是坎星世界,第一次玩總要小心一點,等以后熟練了就可以同時停靠了。
甚至一架脫離的同時另一架停靠都沒問題。
經過各種微操,一半空間站質量的變化都不會讓空間站動一下。
作為以“航天”立足的坎星文明,在這方面他們一直可以的。
所以任憑其他人多么多么的激動和緊張,飛鏢一號非常順利的跟停靠口對接完成了,而五分鐘之后,飛鏢二號在另一邊也對接了上去。
等到打開對接門,宇航員進入空間站的時候,兩邊的動作又同步了。
然后就是令人震驚的場景。
大!
真大!
星空客棧上天之前就有這樣的“稱贊”,最開始它在地面的時候就有一些宣傳,其中就有人站在里邊的大小對比照片,但是作為7米直徑的航天器,它在地面上最大的對手是超重型火箭的燃料罐,那玩意可是10直徑的罐體。
單從這方面對比的話,7米是不占優勢的,作為空間站跟燃料罐比,也只有一點優勢。
但是現在,當宇航員進入星空客棧大廳,在這個不做空間分割,最能直視7米外直徑和6米內直徑大小的空間飄起來的時候,他們才真正的理解7米直徑的空間站有多大。
雖然它不是人類第一個7米直徑的空間站,幾十年前美瑞肯就有類似的,甚至現在的人還能找到當時的視頻。
可人們能看到的視頻都是“上古畫質”,嗯,至少從攝像機發展史來說肯定是上古時期,畫質非常不清晰。
而現在領航者公司的直播畫質都能達到4K,觀眾們可以充分感受空間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