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用輕便的封裝袋,而是稍重的紙殼碗,也不脫水,直接就是煮好的濕面條,還加了東西讓它跟剛煮出來的一樣,只是放涼了。
黃瓜絲、胡蘿卜絲、青豆等配料也是含有水分的,它們裝在一個個袋子里,很像剛切出來的。
炸醬也是,裝在一個單獨的袋子里。
這完全脫離了人們對航天食品的認知。
先不說它們重不重的關系,單單怎么把它們拌在一起都是一個難題。
空間站可是沒什么重力的,稍微用點力一個人都能飛走,更別說那點面了,它們可不會老老實實的待在碗里讓你攪拌。
這也是為什么天夏的航天食品已經那樣豐富了,它的菜單里出現的主食還多是炒面、炒飯,因為它們在地面就把菜、調料和主食拌在一起了,運到空間站加熱直接開袋吃就可以了。
是的,領航者公司的這碗面確實有儀式感,讓吃飯的人有地球的感覺,但它的使用方法卻極其麻煩。
為了吃個飯搞出這么多東西,不知道劃不劃算?
而就領航者公司的商業空間站運營來說,這是劃算的,因為這又不需要人攪拌。
宇宙里的設備,地球上沒有人比唐超懂!
因為他開掛!
只見李玉玲把那碗面放進餐廳旁邊的一個設備里,把碗固定在一個卡槽上,然后關上門,按了幾個按鈕,這臺設備就開始自動運行了。
先是碗的正上方降下來一個碗口大小的圓圈,圓圈在碗口壓了一下就回收了,旁邊又冒出來一條小機械臂,很輕巧的把面碗上的塑料膜揭走,帶著塑料膜縮回小洞消失不見。
然后又一條機械臂把蔬菜包拿走,一個有厚度的圓形蓋降下來把面和里邊的醬料包蓋住了。
一秒鐘之后,里邊固定住面碗的小平臺連帶圓蓋就開始快速的小幅度震動。
三十秒之后,等圓蓋離開,里邊的醬料包已經化開,炸醬也鋪滿了整個面碗,讓里邊的白色面條粘上了不少棕色醬料,并且整碗面都冒著些許熱氣。
這個時候剛才的蔬菜包也回來了,只是光有蔬菜沒有包,蔬菜被一個罩子罩著往下推,最終又扣在了面碗上。
這個罩子跟之前的蓋子不一樣,因為它里邊還有一個特殊的攪拌器。
雖然面碗不是透明的,但是只要吃過炸醬面的觀眾都知道這一步是干啥的。
攪拌!
又是三十秒,整體時間不到兩分鐘,一碗“原汁原味”的炸醬面就被推了出來。
早就準備好的李玉玲順利接住面碗,然后交給“女游客”。
游客接住面碗說了一聲謝謝,不拿碗的那只手輕輕推了一下艙壁就橫飄到了餐桌旁,伸手扶住椅背,她就停了下來。
她順手把面碗放到桌子上,自己則坐到椅子上,給自己系上一個腰部安全帶,就那么安穩的“坐”到了椅子上。
面碗下邊有一圈金屬,可以被吸在桌面的吸附盤里。
她旁邊就是一個筷子消毒柜,按動一個按鈕,就伸出了一雙筷子。
等她拿完筷子,挑起一小筷子面條,然后低頭吃進嘴里,看著鏡頭咀嚼吞咽了之后才說道:“嗯,真好吃,跟我在地球上吃的炸醬面一模一樣。”
“這就是星空客棧里吃炸醬面的流程,你們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