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美瑞肯航天方面就揚眉吐氣了。
被領航者航天壓制了這么久,他們可算是扳回了一局。
雖說航天技術無國界,每一次航天技術的進步都代表著人類航天科技的進步,但真落到了現實,兩邊的分歧還是很大的。
官方還沒說什么呢,兩邊的網友就搞起來了。
“哈哈,你們領航者不是很厲害,可惜我們格羅更厲害,你們的空間站單體記錄只保持了幾天而已。”
“呵,你們的空間站厲害倒是住人啊,只是一個空殼有什么神氣的,你們還是把毛坯房裝修成精裝房再說吧。”
“羨慕就說羨慕,現在沒有裝修算什么,我們的基礎夠大,到時候想怎么裝修就怎么裝修!”
“就是,無論你們說什么,也不能改變格羅空間站比你們的空間站大一倍多的事實,而且它還只是一個艙體,兩個一樣的艙體組合只是才是完全體!”
“還兩個艙體組合呢,你一個艙體先用起來再說吧,最起碼領航者空間站已經用起來了,載人設備也用起來了,商業太空游這個月也要開始了。”
兩邊你來我往,唐超看得也是津津有味,不過一些信息也名稱就不怎么準確了,比如有個說“領航者空間站”的。
領航者公司的空間站明明叫“星空客棧”,就那個小空間站像直接用公司的名稱,還差得遠。
要想前綴“領航者”的名字,最起碼也得是太空要塞或太空城市級別的才用。
不過格羅的充氣空間站確實夠大,但也只是夠大了,里邊空空如也,就像一個大氣球。
倒不是說它的安全性不夠,而是從發射升空到正式運營的時間太長,因為它里邊什么都沒有,需要把所有的設備都運上來進行安裝,但是在太空的工作效率遠不如地面。
一是失重環境對精細的安裝工作很不友好,二是宇航員比不上專業的空間站制造工程師。
兩兩相加,功效效率直接觸底。
最重要的是本來一次就可以運上來的東西,你需要分很多次運上來,這樣不僅拉長時間,選下來運輸成本也沒有減少,甚至可能增加。
唯一得到的東西就是巨大的空間站空間。
這么一趟折騰下來,它的花銷可不少,空間站的使用壽命又有限,充氣的比傳統空間站的使用時間還短。
加上它的定位是商業空間站,不僅要回本,肯定還想賺錢,那么它的定價肯定會來回的權衡。
如果是以前,它的價格肯定回比國際空間站低,再加上空間夠大,競爭力相當可以。
不僅能吸引商業太空游客,可能還會拿到一些國家訂單。
但是現在不一樣,領航者航天公司的空間站已經先一步上天了,再加上軌道穿梭機的使用,讓領航者這邊的價格低到了一個可怕的地方。
嗯,相對于航天界的傳統價格來說的。
這樣一來的話,格羅的商業太空旅游計劃,不知道它會用什么方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