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各個模塊都變大,高度突破12米的國家隊號登月飛船,基地號登月飛船的高度卻反向的降了,降到了只有4米。
當然,載人艙低了,如果向上展開太陽能板的話也不算低,高度也超過了10米。
之所以載人艙有了這樣的“低”度,是因為它把原來放在下邊的動力平臺撤了,布置到了載人艙的兩側。
載人艙兩側各有兩個大燃料罐,噴射系統裝在兩個內測燃料罐上,它降落的時候先消耗外側燃料罐的燃料,等接近月表的時候拋掉外側的兩個燃料罐,這樣就可以順利降落了。
起飛好說,多余的東西在降落的時候就已經拋棄了,所以直接點火起飛就可以。
關鍵是它的載人艙距離地面很低,所以樓梯也低,只有1米!
不說那個9米高的玩意了,它比之前的2米樓梯還低,非常方便宇航員上下飛船。
因為改了結構,所以它的進度比深藍起源的飛船慢一點,不過它跟深藍起源一樣,都是自己的公司牽頭,然后集合好幾個公司的力量共同研發,如果催一催其他公司的進度,應該能更快一點。
當然,它能快的話,深藍起源也能快,所以基本等于都沒快。
最后就是網友們看好的太空叉“登月星艦”了。
相對于其他兩家的聯合研制,它就是單打獨斗了,而且它不僅單打獨斗,它的登月飛船還超級巨大。
它的高度突破了30米,重量也突破了100噸。
因為動力系統和燃料罐都在下方,所以它的出口距離月面超過20米,上下只能靠電梯。
這聽起來讓網友們熱血沸騰,但是也間接增加了它的研制難度和使用難度。
先說研制,本來它沖準的目標是兩年之后的“標準登月時間”,那是美瑞肯之前官方定下的重返月球時間。
誰知道因為突然出現的領航者公司讓天夏人登月的時間直接提前了好幾年,一下子跑到了美瑞肯的重返月球計劃前邊,于是美瑞肯這邊不甘心,問了一下三家公司“99%”的進度,它也提前了。
其實稍微提前一點也沒啥,擠一擠時間也湊合,誰知道天夏那邊三跳兩跳,直接跳到了這個月16號。
這點時間,其他兩家公司都沒完成,就更別說太空叉的“巨無霸”登月星艦了。
還有使用方面,它也需要太空軌道“加油”技術。
星艦太大了,也太重了,如果不在地球軌道上加注燃料,它哪也去不了。
如果時間再晚兩年,所有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憑借著“科幻”級別的性能和外形,它肯定可以拿到登月訂單。
可惜了,現在沒有兩年時間。
所以這次只能放棄了。
好在太空叉現在拿著地球軌道上的大量訂單,不愁沒錢賺,等個一兩年,月球星艦照樣可以把月球市場搶過來。
其他兩家也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們必須把這次的訂單拿下來。
它們的登月飛船沒有后期優勢,只能先做前期,然后再想辦法。
深藍起源的老板說道:“選我們吧,我們可以把發射時間定在3月31日,而且我們的設備進度真的到達99%了,有足夠的時間做安全測試,保證這次登月任務100%成功。”
雖然國家隊號登月飛船還沒有他說的那么接近完成,但是也真的差不多了,連續一天24干一個月,相當于三個月的工作日了。
動力系統的老板反駁道:“我們可以把時間定在3月30日,我們也保證任務100%成功,而且對方的飛船樓梯太高了,宇航員上下非常危險,還極其浪費時間,嚴重擠占科研工作的時間。”
“你……”
深藍的老板急了,想要反駁都不好反駁,這屬于直接揭短,所以大腦內的想法一個閃過一個,他必須想一個對策。
突然他想到了月球星艦的電梯,對呀,我們也可以搞電梯!
“高度不是問題,我們也可以搞電梯,”深藍老板一巴掌拍在會議桌上,興奮的說道:“月球星艦的20米出口高度都可以搞電梯,我們的9米高度就更不是問題了!”
“而且我們還可以把發射日期定在3月29!如果操作得當,我們一樣可以在三月份登陸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