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我們即將進行艙外行走。”
這句話是說給指揮中心的,也是說給看直播的觀眾們的。
畢竟是天夏人踏上月球的歷史性一刻,怎么可能不好好記錄和宣傳一下呢。
線上連線屬于三方連線,天夏宇航局指揮中心、領航者航天指揮中心和奔月號飛船,尤其是從宇航員進入奔月號飛船準備降落開始,大多數指令都是從領航者航天指揮中心發出的。
因為從這里開始,四名宇航員使用的一切設備就都是屬于領航者公司的了,雖然雙方現在屬于合作狀態,但設備的歸屬權很明確,就是屬于領航者。
領航者公司也不是搶奪指揮權,唐超不在乎這個,他之后會安排大規模的載人登月任務,不差這個“次一等的第一次”名頭。
不是真正的人類的第一,他的興趣都不大。
之所以這樣做,只是因為領航者的設備只有領航者最清楚,哪怕把所有的資料都給國家宇航局,他們看完之后能不能快速的融會貫通還是個未知數。
所以從源頭來看,還是這些設備的設計和制造者對它們認識更透徹。
這里邊當然是首推唐超了。
“硬式宇航服比幻境空間里的宇航服還好穿,之前在太空的時候你們已經試用過了,現在稍微有了一些重力,應該更穿著吧?”
確實好穿。
四人看著眼前站立的四臺動力裝……哦,四套硬式宇航服,聽著揚聲器里傳來唐超的話,當然感覺好穿了。
月球上的重力足以讓他們保持站立,比太空失重“無依無靠”的環境好多了,在那種環境下他們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完成著裝,就更別說這里了。
硬式宇航服的穿戴方式特別像科幻游戲或影視劇里的動力裝甲,當你需要穿戴時,你可以用手腕上的便攜電腦控制它打開,也可以在它背后找到一個密碼輸入窗口按動密碼讓它打開。
打開方式很……開,因為宇航服的整個后背會向上打開,手臂、臀部、大腿的護甲后部也打開,只要雙手和雙腳伸進機械手和機械足里,然后腦袋鉆進頭盔,身體前貼,打開的護甲就可以合攏。
熟練的宇航員可以在30秒內完成著裝,這速度完爆傳統的艙外行走宇航服。
本來這么多的開口對宇航服密閉性是一個大挑戰,但是因為加入了神奇的納米材料,開口閉合之后會有納米物質涌出,對閉合位置進行二次密封,所以不會出現絲毫問題。
著裝完成之后,硬式宇航服可以保證宇航員一個小時的艙外活動能力。
如果在后背上加掛輔助模塊,活動時間可以延長到10個小時。
如果附近有改裝過的月球代步車,活動時間可以延長到4時。
再長就不行了,宇航服攜帶的流質食物和飲用水頂多支持4時,而且兩個地球日時間,宇航服的排泄物收集能力也會達到最大。
小便收集還能再撐一撐,甚至極端情況下還可以凈化成水接著喝,但大便就無能為力了。
它不僅是收集不了搞臟宇航服的事,還關乎宇航員的呼吸系統會不會給污染。
月球不是地球,人的三急可以在外邊解決,月球上,尤其是外出的時候只能在里邊解決。
領航者已經在著手研發制造大型加壓月球車了,它可以讓宇航員在里邊上廁所和吃飯……
哦,是吃飯上廁所……
呃,反正兩邊是分開進行的。
可以讓宇航員在月球上探索更遠的距離。
回到現在,當四名宇航員分別著裝完畢,并且轉身對準掛在墻上的輔助生存模塊,輕輕一靠,完成模塊掛裝,并且宇航服加壓完成之后,他們就做好了出艙的準備。
“開始減壓。”
“哧——”
出艙口,程東站在最前邊,林洋稍后,童安福和彭子真站在最后邊。
在地球上的時候已經對他們的登陸順序做出安排了,程東身為指令長,第一步就由他邁出。
“吸~呼~吸~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