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它是擺渡船,那是因為它不僅可以運人,還可以用推動的方式運送貨物。
這次重新返回月球就是,它除了要把四名宇航員送到月球空間站和月球表面,還要把一節月球空間站艙室運到月球軌道,全程都是靠它自己的動力。
到這里,所有人才知道奔月號的能力。
第一次登月的時候,它的燃料根本就沒有用完,甚至起飛進入月球軌道都沒問題,只是不能脫離月球引力飛回地球,到了地球附近也不能剎車。
那幾天補充的燃料就是星際飛行階段的燃料。
停靠天宮空間站的幾天時間,領航者會把燃料運上來,到時候燃料罐和奔月號都對接在天宮空間站上,借助節點艙,在內部進行燃料輸送。
然后天夏方面會把月球空間站艙室發射上來,奔月號與其對接,從飛行方向上來說,是奔月號在后,空間站艙室在前。
剩下的就是點火出發了。
深藍起源的國家隊號飛船就不行。
別說靠自己的能力運載大型貨物了,它連自己飛回地球軌道的能力都沒有,因為它的燃料罐只有那么小,動力也那么小,裝不了多余的燃料,也提供不了強勁的動力。
不過不管怎么說,能登上月球就好。
隨著發射時間的臨近,人們漸漸不討論了,都全神貫注的盯著直播看。
曾經的鴿王SLS火箭先發射,因為它的一級芯級火箭是橙色的,所以也叫橙罐SLS。
它的載重能力還是不錯的,為了適應這次任務,還做了一些改裝。
只不過它沒有領航者的幫忙,所以一直是不回收火箭,一次性的。
真實一次性的,發射完這次,橙罐SLS火箭就退役了,之后就是星艦火箭和林格倫,以及一些老款火箭和新型小火箭的天夏。
當然,還有冒險之星“空天飛機”。
橙罐SLS火箭的發射很成功,順利的把獵戶座飛船和軌道艙模塊送進了太空。
在三名宇航員檢查完設備報告沒問題之后,登月飛……哦,登月艙,網友們現在已經管國家隊號登月設備叫“登月艙”了,就跟當初的阿波羅飛船登月艙一樣。
在他們的認定中,第一代登月設備就是這樣的玩意,大和小無所謂,第二代登月設備最起碼得跟奔月號登月飛船差不多才行。
太空對接技術現在對于航天強國來說不是什么難事,所以兩組設備在地球軌道上的對接很順利,再次檢查沒問題之后,獵戶座飛船點火,就朝著月球飛去。
看熱鬧的人當然是歡欣鼓舞,大統領現場看了直播也感覺不錯,夸獎了很多人,尤其是最后竟然還能提前一天發射,很好!
只是沒有人告訴他,這是極限趕工的結果。
新設備搬過來裝上就用,之前規定的試車次數都沒達到。
其他公司的工程師來了就加入工作流程,也不跟原來的工程師熟悉熟悉,新工程師都按照說明書死板干活。
最后的總裝測試倒是做了,但是為了達到提前一天發射的目的,不管是測試強度還是測試步驟,都做了刪減。
工程師們想精益求精,慢下來,多來幾遍,但是大統領的智囊團已經等不了了。
“領航者為什么可以造的那么快,測試的那么少,而且次次發射都成功?”
“就是因為現在跟幾十年前不一樣了。”
“時代變了,我們有更新進的技術、更準確的檢測工具和更有效率的模擬系統,一些死板和多余的流程根本就不需要!”
“慢工出細活,只是能力不足的狡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