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計劃明年才亮相的東西,怎么今年就出來了?
知道領航者樣樣都講究速度,但是這速度也有點太快了吧?
還好,唐超及時跟他們溝通了一下,讓他們知道了領航者最新的計劃進展情況。
然后他們就充分了解了領航者目前的計劃,哦,實際就是唐超的想法。
唐超是領航者的BOSS,他的想法自然就是領航者的計劃。
小型旋轉模擬重力艙的發射本來就在計劃中,現在只是因為地面制造中心的制造速度提高,零部件生產加快,但是倉庫的擴容跟不上,那就只能發射到天上了。
各個國家的官方宇航局也遇到過差不多的事情,航天設備制造出來發射不上去,只能在倉庫里進行保存,但他們多是因為用于發射的火箭生產和服役跟不上計劃,以至于相應的載荷只能在倉庫里待著。
并且他們需要發射的航天設備也少,也就一節空間站艙室或者幾噸重的月球探測設備等等,可以放得下。
計劃中的天庭空間站那么大塊頭,有眾多的部件構成,領航者又拿到了大部分部件的生產合同,現在它的生產速度上來了,自然會有大量的成品擠在倉庫里。
本來繼續擴容倉庫就可以了,但當初領航者劃定的占地范圍就那么大,不僅航天公司要建,集團內的制造、科技、文娛公司也要擴建,都需要占地方。
再往外,那就是其他公司的廠房了,人家也都建起了來,不可能讓他們擴展過去。
如果想擴建,就得重新找地方。
不過公司內部的想法是兩個,一是直接找地方擴建,二是把技術擴散出去,讓航天聯盟內的其他航天公司技術得到升級,提高他們的參與度。
多數人是傾向于技術擴散給聯盟成員的,畢竟領航者身上還背著一個“盟主”的名頭,只是領航者的發展太快,連領航者內部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為啥能發展這么快,反正就是在BOSS的帶領下“起飛了”,以至于其他盟友看起來實在有點拉胯。
實際上呢,國內的那些盟友們基本上也是商業航天的平均水平了,并不算慢。
最開始公司的內部人員感覺剛升級完的技術是公司的核心技術,不好往外擴散,后來唐超就讓他們明白了什么才是領航者公司的“核心技術”,那就是……領航者公司沒有核心技術,他就是最大的核心。
最核心的東西永遠在他的腦子里。
那……公司就沒什么核心技術了,擴散給其他盟友也好,還能提升自己公司的影響力,只要把新出現一個月內的技術進行保密就行了。
從領航者公司內部來說,新出現一個月內的技術叫做“次級核心技術”,等過了一個月,它就成了可以跟合作者進行合作的技術了。
反正不管怎么說,今天,所有人都知道領航者的火箭發射臺上立起了一個怪模怪樣的火箭,人們都在好奇它的整流罩里到底裝的是什么。
隨即,外號就出來了,人們親切的稱它為“巨頭火箭”。
火箭的整流罩是三種模式,一種是比芯級直徑小,一種是跟芯級直徑一樣,另一種就是整流罩比火箭的芯級大一點,比如長征三號乙的芯級直徑是3.35米,它的整流罩直徑就達到了4米,有點大,但對比并不強烈。
而美瑞肯的大力神4火箭就是標準的“大頭娃娃”了,它的芯級直徑只有3米,但整流罩直徑卻達到了5米,長度也在20米左右,看起來非常的……“令人頭大”,不是很協調。
但火箭就是這樣的,整流罩一直在根據載荷的大小進行調整。
只要能飛就行。
3.35比4,算是正常,3比5是令人“頭大”,那么5比15可不就是“巨頭”嘛。
正好,現在領航者在地球航天領域的地位也堪比巨頭,給這枚特殊的遠航號火箭起個這樣的外號也算合適。
人類的好奇心是永無止境的,尤其是越怪異的東西,人們對它的好奇心也就越大。
現在這種模樣的火箭都出現了,很多人都在擔心它能不能正常的起飛升空入軌,自然要過來看看熱鬧。
所以領航者的直播間瞬間就塞滿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