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人們就感覺這是給新遠航號火箭用的,并且猜測領航者未來會有大動作,大到一艘回收型的超重型火箭都不夠用。
不過也有人不同意這個看法,畢竟超重型火箭的使用率確實低,加上領航者的遠航號超重型火箭又先進至極。
領航者只有一枚遠航號火箭,但它大多數時間是閑置的。
因為它回收之后從檢修維護到重新拉上發射臺使用的時間不到五天,就算是準備充足一些,它一星期就能發射一次。
什么大工程需要載重超過一百噸的火箭一年發射60次?
畢竟一年有50多個星期,一個星期發射一次就50多次的,一枚遠航號火箭忙不過來的任務,起碼是一年超過60次任務了。
要純粹按照載重數據算,這相當于一年朝太空軌道發射6000多噸物質。
當然,具體情況肯定不能這么算,就拿組建空間站來說吧,有的艙室或構件并不重,但是它的結構特殊,導致火箭并不能滿載起飛,甚至巨大的整流罩里只裝一個奇怪的鋼架就起飛了。
所以減一半,減到一年發射3000噸左右的物質,那也不少了,國際空間站十幾個國家合作發射了十幾年才搞到400多噸。
另外的人就用這個數據進行反駁,說那個正在新建的發射臺不是給遠航號火箭用的。
領航者也沒必要再搞一艘遠航號火箭。
但原先那波人都認為很有必要。
兩波人誰也不服誰,都快吵架了。
領航者怎么可能讓他們吵起來,所以沒過多長時間,小型模擬重力艙就發射了,并且還跟天夏官方的天宮空間站進行了對接,組成了一個快頭更大,功能更齊全的空間站。
正當人們以為大的要來了,大的果然來了。
2500噸重的天庭空間站!
咦,跟3000噸差不多。
空間站還有許多大模塊,不知道是在天空建設還是地面建造然后整體發射?
再之后,移山號超級火箭就出來了。
可以,新發射臺也對上了。
牛批!
第二波人贏了,第一波人也跟著歡呼雀躍。
畢竟他們只是看熱鬧,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類的巨型奇觀越來越多了。
不可否認,建設巨型奇觀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人心,并且實用性越強,指向性越強,它鼓舞人心的加成就越大。
有戲言稱“奇觀誤國”,這種說法是片面的。
那些純觀賞性的奇觀和明知實力不足卻硬要建設的奇觀才誤國。
而且它們也不是一點用也沒有,只是作用遠沒有設計者想象的那么大。
事倍功半了。
但天庭空間站不一樣,如果它造出來了,那么明晃晃的飛在太空,絕對會成為人類前進的指路明燈,成為人類文明的“領航者”。
這就是領航者公司的“領航者唐超”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