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人類干過太空維修的事,修空間站、修望遠鏡之類的,但是把一個報廢的玩意修好,還要升一下級,真是首次。
而且隨著工蜂一號的飛行,所有人都看到了平常看不到的東西。
太空垃圾!
往常人們看到的太空垃圾景象都是在科幻電影里,或者在宇航局的公開情報上。
只不過在科幻電影里,大家都知道是假的。
雖然宇航局的公開情報上都是真的,可太空垃圾的顯示方式都是數據,或者是一些小亮點,除了名字,人們根本就不知道那是太空垃圾。
甚至不是專業人士的話,從名字上也看不出什么。
主要是宇航局的太空垃圾追蹤系統都是由地面雷達站來做的,它們獲得的東西當然都是數據,雖然太空上有各種各樣的光學觀測衛星,但那些東西就是來看地面的,哪有空看那些在它們“旁邊”,甚至是在“頭頂”的太空垃圾。
而且能不能看到還是另外一回事。
現在不一樣,現在工蜂一號就是朝著太空垃圾去了,把所有的東西都拍的清清楚楚。
工蜂一號飛著飛著,就發現了一片亮光,等飛近了之后才發現那是一堆航天器碎片,碎片中還有一個大家伙,好像是一枚火箭的上面級。
而那堆航天器碎片應該不是這枚火箭的東西,看起來更像是屬于某顆衛星。
這兩種東西混在一起,也不知道是這枚火箭上面級撞碎了那顆悲催的衛星,還會兩者只是巧合飄到了一塊。
到目前為止,在地球上方的不同高度上,有數千顆人造衛星在繞著地球軌道運行。
然而這些只是正常在軌運行的數量,如果再算上已經報廢的衛星,這個數字會高得多。
這些報廢的衛星,再加上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形成的“太空垃圾”會對正常運行的衛星構成巨大威脅。
現代火箭發射需要經過一系列研究分析之后才能敲定方案,躲避垃圾問題是其中一個關鍵問題,因為它直接影響了所發射火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及其有效載荷。
在太空探索的早期時代,科學家和太空工程師對所發射衛星的遙遠未來并沒有考慮太多,那時候他們并不擔心進入太空的火箭和衛星報廢后會怎樣,只要能進入太空就行。
然而到了今天,地球軌道上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太空垃圾,即使兩個物體之間的小規模碰撞也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甚至造成災難性后果——就像電影《地心引力》那樣。
正如機器一樣,人造衛星也有一個明確的使用壽命,但不像地球上的機器那樣,人造衛星是在太空中運行的,這意味著短時間內人類無法處理那些報廢的衛星。
那么,報廢衛星會如何處理呢?
有兩種簡單粗暴的方法。
其一,降低功能失靈衛星的速度,讓它回落到地球,在再入過程中于大氣層中燃盡。
其二,把報廢的衛星推到一個更高的軌道,這樣它將繼續繞地球軌道運動數百年,遠離正常的衛星。
人造衛星按照用途處在不同的軌道高度上,一些非常低,距離地面僅有幾百公里,如國際空間站幾百公里。
而有些衛星的軌道很高,距離地面數萬公里,如地球同步衛星。
處理報廢衛星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們距離地球有多遠。
前邊是短時間內解決,直接讓地球大氣層燒掉,后邊就是留給后代,推高軌道之后最起碼留出幾百年時間,一兩個世紀之后更發達的人類科技總能解決。
嗯,相信未來的人,他們肯定能解決這些東西。
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