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艘飛船的飛行時間不一樣,飛行的路線肯定也不一樣,如果用線來表示,那孢子號就是一條短弧線,而且弧度小,企業號就是一條長弧線,而且弧度很大。
兩艘飛船飛出地月系統就分開了,相當于從一個地方出來的兩輛車,一個往東,一個往東南。
兩艘飛船在飛行過程中還不斷的回傳視頻,分享一些遠航飛行的生活和科研日常。
畢竟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火星任務,可展示的東西太多了。
因為企業號先出發一個月,加上天夏那邊沒動靜,所以美瑞肯那邊恨不得天天發布一段小視頻,讓所有人看看飛往火星的飛船上有什么,宇航員怎么生活和怎么做實驗等等。
只是后來孢子號的出現,美瑞肯傻眼了,等孢子號出發之后,它就很少發視頻了。
領航者發布的孢子號視頻卻越來越多。
雖然企業號不發了,但是它已經有前邊一個月發布的視頻了,兩邊一對比,很容易得出答案。
孢子號因為有中型模擬重力旋轉艙,可以安全的提供0.5G的模擬重力,甚至再大膽一點,開到0.6G都沒事。
不過為了安全嘛,一半的重力也差不多了。
而且因為旋轉艙的直徑變大了,宇航員腦袋和腳感覺到的不同重力情況也好多了,頭暈的現象減弱很多。
有一半的重力,日常生活簡直好太多了,哪怕需要鍛煉保持鈣質和肌肉不流失,也方便很多。
哪像企業號上的宇航員,吃飯都不能好好吃。
企業號的載重有限,不能像近地軌道空間站上那么吃,尤其是航天貨運愈發簡單之后,那簡直就是敞開了吃。
要新鮮水果有新鮮水果,要披薩有披薩,甚至都不用特制的太空冰淇凌了,從超市買的都可以拿上來吃,保證從超市冰箱里拿出來什么樣,他們在空間站吃到的就是什么樣。
這樣的生活在企業號上是不可能實現了。
所以美瑞肯宇航員的食物就變成了早期的袋裝食物。
為了減重,多是冷凍干燥的復水食物,而且水要接近極限狀態的循環使用。
水果也免了,補充維生素可以吃維生素片。
對,吃飯的時候他們還要吃下大量的藥物。
本來飯就不怎么樣了,還要吃那么多藥,簡直是要了老命。
但是不吃藥,更要老命。
人類的身體確實不合適在失重和遠離磁場保護的環境中生存,一月之后,六名宇航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身體與精神萎靡狀態。
而另一邊,領航者有“自己的”先進技術,唐超他們應對太空幻境的手段就太多了。
這不,舒適的他們,還在舉辦人類首屆位于地月系統外的健身比賽。
他們精力和精神的旺盛程度,跟地球上沒多大區別。
比賽可不是白比,有獎品的。
雖然第一個登陸火星的人已經被內定了,但是第二個登陸火星的名額還沒著落呢。
一般情況下,很多人可能不會記得第二個登上火星的人,可現在不是“二般”情況嘛。
唐超的身份太特殊了,根本就不是一般的宇航員,也不能當一般的宇航員對待,所以這次第二個登陸火星的人,有一定概率可以像以前航天事件中的首位那樣被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