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實上事情并不是這樣的,實際情況是比地球上的負擔可能會更重一些!
《火星救援》里給人的感覺是,除了“宇航員”穿一身火星表面作業服之外,其他并沒有多少負擔,去掉那個大大的頭盔,其他就跟比較時髦的地球探險服一樣,甚至還能勾勒出演員的身材。
如果非得用宇航服來稱呼,那么他們穿的充其量也就是艙內作業宇航服的負擔,僅能應付一般的失壓與保溫,長時間在火星表面作業是不可能的。
火星表面除了有微弱到不足地球表面1%的大氣壓之外,它的溫度也是日常的零下幾十度,所以要想在火星上工作,宇航員穿的宇航服并不會比月面工作宇航服有很大差異。
都需要那種很厚重的宇航服。
美瑞肯之前公布了火星艙外工作宇航服,據說各個系統都得到了升級,用上了最先進的技術,只不過從外表來看,它與月面工作的宇航服沒什么區別。
唯一有區別的是條件稍低,畢竟火星說什么也是有點大氣層的,溫度也稍微“溫和”一點,所以讓一些設備的極限條件寬松了一點,也讓它的重量輕了一些。
從阿波羅登月時代140公斤的質量減少到了……90公斤。
咳,畢竟再輕,各種維生系統還是需要的,比如冷卻循環,空氣循環,壓力維持,電源等等各種設備,所以基本質量也不會太輕。
不過因為火星的重力原因,它會輕到三十多公斤。
穿著三十多公斤的衣服干活當然累了。
而且引起疲勞感的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各種“笨重感”。
厚度是一切靈活的敵人。
天夏北方的冬天,穿著羽絨服、棉褲、棉鞋都行動不便,更別說厚厚的宇航服了,它的關節處還有機械結構,更增加笨重感。
因此可以肯定在火星表面工作時并不會輕松,只有更費力,更容易疲勞,這是在火星上外出作業時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
四名國家隊的宇航員看到領航者準備的艙外宇航服的時候就知道領航者已經解決了,因為他們看到了……士官長。
呃,不是士官長,只是很像士官長所穿的雷神錘動力裝甲的……宇航服。
對,領航者管這玩意叫宇航服。
黑色的內部框架,綠色的外部裝甲,毫無宇航服的布料褶皺感,看起來機械風十足。
按照領航者的說法,火星是紅色的,綠色的宇航服目標就比較明顯,這是對宇航員生命安全的負責任。
至于“硬表面”,這就不稀奇了,領航者的月球艙外宇航服就是硬表面的,領航者管這叫硬式宇航服。
只不過月球宇航服是白色的,是宇航服的經典顏色,而且身為國家隊宇航員,航天局又跟領航者有合作,所以他們也知道那是帶助力的,真跟動力裝甲差不多。
國家方面一直想買,據說在談論采購事宜。
這個具體事宜就不知道了,畢竟他們也僅僅是宇航員,不是高層管理人員。
就是現在突然看到不加遮掩的軍綠色涂裝,確實讓他們猛地一下沒反應過來。
只能在心里:「好家伙,我特么直接好家伙!」
然后,緊接著出現的另一樣物品就特么坐實了這玩意就是動力裝甲!
說不定還就特么的是斯巴達戰士們穿的雷神錘動力裝甲。
打開一個柜子,里邊一排排的大號槍械。
“電磁步槍!”
唐超向他們介紹,“我們就要跟外星人見面了,鑒于那些外星人有亂拆東西的前科,算是跟我們領航者公司有仇,所以我們不得不做好防備,這是為了大家的安全。”
說著他拍了拍冷冰的動力裝……軍綠色涂裝宇航服,“他們要談,那我們就跟他們好好談!他們要打,嘿嘿,我們絕對要讓他們知道太陽系是誰的底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