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號上的宇航員都感覺這段時間他們算是倒了血霉。
有了外星人的加入,他們的生活更加煎熬了。
增加了人口,并且還是貴賓,那他們平時吃的東西就要減少了,因為這四位貴賓又喜好綠色食品,所以他們把全部跟“綠色”有關的食物都拿出來給外星人吃。
本來他們對凍干的蔬菜不太滿意,可是自從這些凍干蔬菜,尤其是綠顏色的蔬菜都被外星人吃了之后,他們得不到相關營養和微量元素的補充,就只能去吃藥片。
凍干蔬菜雖然吃起來不如新鮮的蔬菜,但是在這寂寥空蕩的地火遠距離太空航線上也算不錯了,而且就算它再怎么不如新鮮蔬菜,也比直接吃藥片強多了。
除了吃喝方面的事,就是飛船本身的毛病。
從企業號飛出火星軌道,他們就開始跟外星人商量飛船升級改造的事,但是商量著商量著,飛船就開始出問題了。
竟然真的就像他們說的一樣,這是一艘“老飛船”,執行的是“最后一次”遠航任務。
出了毛病,升級討論就停下來了,他們得趕緊去修飛船。
外星人想幫忙,被他們客氣的拒絕了,并且還要淡定的解釋一下:“放心,都是小問題,一會就好。”
“是的,畢竟是最后一次任務了,我們乘坐它完成了很多次遠航任務,有很深的感情,所以還是讓我們親自來吧。”
“讓我們陪老伙計順利的走完最后一程。”
結果“老伙計”毛病越來越多,修好一個小問題,馬上會爆發一個大問題,直到飛船上的機動噴口都報廢。
機動噴口報廢了不要緊,飛船有好幾臺主引擎,只要利用好單個引擎與飛船重心的關系,再加上智能控制系統的精確控制,一樣可以做到相對精確的姿態調整。
畢竟企業號是可以在地球上降落的,它的主引擎都擁有可調節的推力。
結果在一次姿態調整中,報廢了40%的主引擎,分管推力調節的智能控制芯片也燒了。
飛船上再怎么準備替換零件,也不可能帶上好幾臺備用的主引擎。
甚至為了趕工,連備用的推力調節智能控制備份芯片都沒裝。
反正在太空里進行姿態調節都是機動噴口在發揮功能,推力調節智能控制芯片壞了也沒關系,大不了不直接降落在地球上了,而是停靠在軌道上,然后用載人飛船、小航天飛機或“空天飛機”去接就可以了。
反正就加速和減速來說,主推進器根本就不用精細的推力調節,只要能飛到地球軌道,他們有很多辦法可以把人接回地面。
畢竟時代變了,人類的航天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可用的技術手段也增多了。
結果,他們愣是到不了地球軌道,這下他們歇菜了。
火星距離地球太遠了,人類現在的技術根本就做不到“一發入魂”,必須在飛行的過程中調整幾次姿態,只有那樣才能保持航線不變,然后以最準確的角度和速度切入行星軌道。
現在沒法對姿態進行調整了,他們計算了一下航線和位置,如果他們不在十個小時內進行一次姿態調整,他們就要跟地球說拜拜了。
哪怕從最開始只偏了一點點,但是太空尺度是相當大的,他們飛的時間越長,航線差距就越大,最后它們別說從地球旁邊掠過了,根本看都看不到地球。
幸好他們的天線沒問題,還能跟地球通訊,他們是沒辦法了,所以得看地球上的工程師們還有什么隱藏技能沒拿出來呢。
比如企業號飛船上有個“一鍵修復”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