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和老李請來這三位冶煉師傅的名字分別為周建峰、沈高亮和余德利,而這其中尤以周建峰的年齡最大,冶煉經驗最為豐富技術最好。
雖然說,冶煉特種超導材料的工藝比較復雜,石磊他們也已經有了冶煉的配方和工藝,也不一定可以一次性能夠冶煉成功。
在此之前,石磊就準備了不少的材料,已經做好了多次冶煉失敗的打算。
畢竟在冶煉的過程中,不僅材料的配方比例,不能有絲毫的差錯,甚至就連投放材料的多少,投放各種材料的時間,投放材料的火候,都不能有絲毫的差錯,要不然的話,對于材料性能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隨著石磊打開了冶煉設備的開關,冶煉設備開始運行,此時三位老師傅并沒有往設備中投放材料,而是在旁邊等著機器預熱,這臺冶煉設備是一臺新的設備,并不是那些老舊的設備,必須要經過預熱才行。
等了半個小時后,此時設備里面的溫度已經是非常高,這就代表著此時設備的預熱已經完成。
于是三位老師傅,就開始按照石磊提供的特種超導材料的配方工藝要求,先放入了大量的純銅。
一節節由純銅制造的實心銅材,相繼的被放入了冶煉設備中,在放入了一定的純銅之后,三位老師傅此時也停了下來,并且開始等待純銅的融化。
很快,純銅在冶煉設備的高溫下變成了銅水,并且在銅水的上面還漂浮著少許的雜質。
由于這臺冶煉設備是小型設備,并且還并不是智能化的設備,所以很多工序還是需要師傅們手動來操作的,就比如說打撈這些銅水上面的雜質。
于是三位老師傅一起開始動手,把這些漂浮在銅水上面的這些雜質,全部撈出來,等到銅水的溫度達到了冶煉工藝上面的要求,就開始放入另一種材料....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幾個小時的時間就過去了,而石磊他們石頭機械廠第一次冶煉的特種超導材料也即將出爐。
石磊、老王、老李以及三位冶煉師傅此時都緊緊地盯著冶煉設備的溫度計,并且等待這次冶煉的這爐超導材料出爐。
沒過多長時間,冶煉設備上面的溫度計指針,終于指向了冶煉工藝上面要求的溫度,余德利馬上上前打開了冶煉設備的出料口,只見通紅的銅合金水順著出料口,緩緩的留了出來,并且進入到了石磊他們早就已經準備好的模具中。
這臺冶煉設備只是一臺小型冶煉設備,所以每次冶煉的并不多,內部最大只能容納兩噸左右的銅水,而此次石磊他們只放入了大概1.3噸左右的銅水,在加上其他的材料,這次石磊他們冶煉的這些銅合金材料,大概只有一點五噸左右而已。
這次冶煉的材料并不多,只有不到1.5噸,但是石磊他們還是非常的期待的,這次是他們石頭機械第一次冶煉特種超導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