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樂明白編劇和導演估計是加大沖擊力度,以此來表現皇權**下的齷齪和骯臟。
但說真的,編劇勁使過了。
一個兩個還好,全家都亂來,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接受的得了的。
第二,感情戲狗血。
這也是左樂認為的最大的敗筆,權力傾軋就寫權力傾軋,非得往里面加感情戲。
當然,左樂也懂,這些戲是為了體現黑暗中的人性光輝,但太狗血了,都是些不倫感情也就罷了,還特么非常亂。
你愛她,她愛他,他又愛她,她還愛著他,他真正愛的是她,她實際上愛他………
左樂都快不認識這兩個字了。
其實,《黃金夜宴》電影里的感情戲并不只有愛情,也有親情。
老皇帝對太子和三皇子有父子之情,三皇子也很孝順皇后,厲帝陰險狡詐,卻對青公主寵愛有加,大皇子回來復仇時,也常常想念兒時和幾個玩耍的情景。
但操蛋的是,托那些不倫感情的福,觀眾們想法都被電影帶跑偏了。
哪怕電影中表現的是親情,大家也自動往歪處想,例如——
三皇子為了皇后拼命,是不是心里也有點兒想法,厲帝愛女狂魔的背后,有沒有難以言說的情感。
別說普通觀眾,就是左樂都有點含糊,是不是有哪道感情線細節藏的深,自己沒看出來。
第三,演員表演方式和臺詞,不接地氣。
大部分的主演,演戲都是一副高深莫測的姿態,臺詞云山霧罩,特別裝逼。
其實設定倒是挺符合他們的身份,皇家嘛,端著身份,說話彎彎繞很正常。
但對于部分觀眾就相當不友好了。
圈內有句俗語,永遠不要高估觀眾的理解能力,特別是商業電影,奔的是票房,你和觀眾打啞謎,觀眾花錢買票看了一肚子問號,這不是置氣嗎。
要光是這樣也就罷了,畢竟劇情不是很難,有少數看不懂的關節,也不礙大局。
但最關鍵就在于,《黃金夜宴》的敘事風格,有點偏話劇和莎士比亞的戲劇風。
實話實說,沒有經過一定熏陶的普通觀眾,看看話劇還行,但要是看莎士比亞,大部分的人都不會適應。
就跟普通人初看京劇一樣,不懂關竅,領會不到其中的魅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黃金夜宴》走“華洋結合”的路子,無疑是很不討喜的。
甚至在左樂看來,就是導演和編劇在自嗨………
………
總的來說,《黃金夜宴》是一部優缺點都非常明顯的電影。
愛者極愛,視若經典。
不喜歡的人覺得非常爛,內核空洞且匱乏,欺騙了他們的感情,恨不得沖到張凱剛面前喊一句【rnm,退錢!!!】。
也直到現在,左樂才算明白了《黃金夜宴》為啥口碑這么兩極分化。
甚至于他自己都不知道該怎么評價這部電影。
說它是爛片,但有挺多地方很優秀,說它是好電影,看著那些缺點,又覺得它不配。
“………”
老張不愧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名導,這么讓人糾結的電影都拍的出來,左樂甘拜下風。
服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