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級和A級仍擁有優先選角權,而最低的B級,則是失去選角權,改由8名S級演員挑選。
并且,節目組還將S級和A級的優先級調整了一下,由A級先選,然后S級選,S級有搶角色的權力。
關于這點,節目組官方說法是主要是突出賽制殘酷性,同時也是模仿現在演藝圈的現狀。
地位高的演員就可以去搶下面演員的角色,下面的演員處境被動,從這點看還是很真實的。
不過也有明白人在直播彈幕指出,節目組這么做除了上述原因,估計也有考慮各劇組之間平衡的因素。
和第一階段賽事不同,這次演員之間的PK性降低,主要關鍵點在于展現自己,然后被導演看中后晉級。
這樣一來,演員就要想辦法增加自己在劇組的話語權,最好還能打壓一下同組搭檔,把出彩機會盡量的往自己身上聚,保證晉級。
總共8個劇組,S級演員不會集中在一個劇組,那會降低彼此的晉級幾率。
所以極大可能是S級演員分散開,每人坐鎮一個劇組,這樣中間就給A級演員很大的操作余地。
像胡桃兒、段龍這樣的S級演員,實力強大,毫無疑問在劇組占據強勢地位,加入其劇組很可能被其光芒掩蓋。
反觀賀旭之這樣的菜鳥,就算占據一個好角色,很多A級演員也有信心吊打他,踩著這位最弱S級演員上位。
為了防止避強欺弱,A級演員先選角就很有必要了,他們不知道自己合作的S級演員是強是弱,為了保證自己的實力,只能選自己最合適的角色。
而S級演員有搶角色的權力,倒是不用擔心自己心儀的角色沒了。
但A級演員選完,各劇組主演架構基本成形,S級演員只能替換一個角色,也需要權衡利弊,選擇一個最合適自己的劇組。
比如某S級演員,覺得有個角色很適合自己,但同劇組A級演員實力強勁,他不一定有保證能壓過對方,而另一個劇組,搭檔實力不如他,但角色不太符合自己。
怎么抉擇,這里面看點不少。
而S級演員去挑B級演員,里面的道道更多,實力強的B級演員未必搶手,演技差的B級演員或許是很多人的心頭好。
同時,B組演員雖然只能被選擇,但可以向心儀劇組自我推薦,不想參加某個劇組,也有拒絕的權力。
不過要是拒絕了之后沒人要,那就只能最后和沒有演員加入的劇組湊一塊。
當然,也不是所有演員都抱著打壓同組,自己出彩的念頭。
根據賽制規則,導師們可不是非一個劇組挑演員,如果光顧著展示自己,導致整個戲崩盤,搞不好弄巧成拙,全組淘汰。
所以,很多演員覺得,在展示自己的前提下,也要保證戲的質量。
也許幾個演員通力合作,貢獻一場精彩大戲,然后全部被導師看重,悉數晉級呢。
這事誰也說不準……
所以,這場選角大戲格外精彩,40個演員打著各自小算盤,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互相斗智斗勇,聯合縱橫,讓觀看直播的觀眾大呼過癮。
………
選角結束后,仍舊是一周的排練加拍攝時間,一周后直播首映,導師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