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秦國提了一些建議,和嬴渠梁不謀而合,青山松柏CP第一次會面。
除此之外,商鞅的飯量也震驚了不少秦國人,連咥三盆藿菜疙瘩湯。
嬴渠梁放下自己的第三個空盆,仿佛找到了同屬干飯人的知音……
秦國的劇情告一段落,接下來就是魏國高層的互相博弈。
彼時的魏國,有魏文侯、魏武侯兩代留下的豐富國力,又有賢臣名將輔佐,是當之無愧的天下霸主。
魏惠王更是和齊威王來了一個“徐州會盟”,互相相王,也是繼春秋吳、越、楚之后的諸侯王。
相比于其它只敢自稱公侯諸侯國,魏惠王算是周天子之下,天下身份最尊貴的人。
然而人的野心是不會得到滿足的,魏惠王當了霸主之后,就開始向更高的目標攀登。
一統天下,成為魏天子。
虛弱的秦國在魏惠王看來,就是自己統一天下的第一塊墊腳石。
魏國大將龐涓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也一力主戰,滅秦富魏。
面對激進的魏惠王和龐涓,公叔痤的政見就比較保守了。
他認為秦國雖窮,但銳氣不失,強行拼吞并,會引起激烈反抗,就算真滅了秦國,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得不償失。
所以公叔痤主張,步步蠶食,一點一點的削弱秦國。
動用各種手段打擊秦國的國力,把秦國削弱到一度程度,再一舉滅秦。
特別被秦國放回來之后,親眼目睹了秦國上下一心,新君嬴渠梁寬仁堅毅,才能不凡,更是不主張冒然攻打秦國。
于是,龐涓和公叔痤就連番面見魏惠王,兩人說辭各自有理,魏惠王左右搖擺,但是終極沒有忍住滅秦的誘惑。
更不用說,龐涓給他出了一個妙計,聯合其他五國共同攻秦。
雖然難免要讓出一些利益,但是也能減免滅秦的損失,等秦國滅了,魏國沒有西邊的威脅,也方便搞事。
魏惠王大喜,馬上按照龐涓的計策,通知其他五國聯盟。
六國分秦,秦國局勢更加危急。
………
嬴渠梁順利繼位——魏國準備攻秦——公叔痤是放是殺——魏國內部爭軋——六國分秦。
短短幾集,《大秦帝國—裂變》高潮不斷,一波又一波的劇情把觀眾牢牢抓住。
并且還把秦國君臣、魏國君臣和兩國博弈等眾多情節拍的智商在線。
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各有利益考量,電視劇將其完整的展現出來,既描繪出了政治的復雜性,又不晦澀難懂。
這點很重要。
政治博弈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普通人很難完全理解里面的道道。
所以若是按照真實的情況去描寫政治橋段或者隱喻,很多觀眾會一臉懵逼,看不明白里面的深意。
電視劇畢竟是面向大眾的,你可以增加很多相關細節,但劇情發展要讓觀眾輕易理解。
左庶個人對正劇的理解是,簡單卻不淺顯,控制好商業和藝術的比例。
劇情直接,不故作高深,但有一定留白,讓許多愿意思考的觀眾深入挖掘能發現更多的細節,慢慢品味。
《大秦帝國—裂變》這部劇就在這方面做的很出色。
不太懂得歷史和政治的觀眾,能從劇情和臺詞中知道角色人物想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