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部戲原定是找水淼淼演,開出了1.6億的天價,不過七水看了劇本后,予以婉拒。
于是,劇方就找來了只水淼淼人氣差的歌壇小天后劉妍兒。
之前《甄嬛傳》大火,劉妍兒也接了一部大女主戲《賈芳記》,收視率撲的一塌糊涂,但網絡話題度很高。
雖然絕大部分都是負面,但能夠引起超高話題,也證明了劉妍兒本身的龐大人氣。
為此,《羋后傳》劇方還是愿意賭一把的。
除了《羋后傳》,另一部劇叫《思美人》,說的是歷史名人屈原的故事。
這個劇組很聰明,他想蹭《大秦帝國》的蹭熱度,但為了不被罵,沒有直接蹭,而是來了一個迂回路線。
屈原所在的楚國,當時的大敵就是秦國,雙方交戰,秦國人物定然大量出場,很輕松的就和《大秦帝國》捆綁在一起。
不過人家說的是楚國的故事,你還不能說人家是蹭《大秦帝國》熱度。
這招確實高。
更高的還是劇方竟然想到了拍屈原的故事,這位可是鼎鼎大名的歷史人物,天然帶有熱度。
再和《大秦帝國》放在一起,關注度杠杠的。
不過這么做有利也有弊,你拿屈原蹭關注度,拍好了沒話說,要是沒拍好……
觀眾們就是為了感謝屈原給大家爭取來的端午節假期,也會嘴不留情,伸張正義。
從這方面來說,屈原甚至比秦始皇更得人心,能和他一比的歷史人物,也只有爭取了清明節的介子推。
不過,介子推和清明節的關系只是傳聞,真實狀況有待考證,沒有屈原和端午節那么確鑿。
但不管怎么說,屈原+《大秦帝國》還是很有搞頭的,《思美人》也因此獲得不小的聲勢。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不管是《羋后傳》,還是《思美人》,兩部劇的故事背景和《大秦帝國》第二部《縱橫》大致出于同一時期。
不管是蹭熱度還是打擂臺,可以預料,兩方劇組是有意為之。
………
再回到《大秦帝國—裂變》劇情,商鞅入秦,三說秦公,被拜為左庶長,總領秦國軍政,推行變法。
于是,歷史中學必考知識點來了。
【商鞅變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使國家變得富強。
【商鞅變法取得勝利的原因?】
答:①順應了封建制發展的歷史趨勢。②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③敢于同舊勢力作斗爭。
【商鞅變法的影響有哪些?】
答:①舊的制度被廢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②秦軍的戰斗力大大提高。③秦國的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無數觀眾依稀又回到了中學時被歷史考點統治的恐怖時刻。
但不少歷史老師,卻在網上對《大秦帝國》點贊,有了這部電視劇,講課都好講多了。
很多中學學生們也紛紛點贊,看了電視劇之后,結合課本,對商鞅變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只有出題人們有些頭疼。
學生們學的這么好,期末考試關于“商鞅變法”的題是不出呢,還是不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