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如此激烈局勢,商鞅決心退避,離開秦國,以穩各方之心。
奈何商鞅一走,老世族就瘋狂攻擊新法,準備廢法,商鞅聞聽,馬上回國護法。
奈何局勢艱難,商鞅寡不敵眾,為了能夠保存秦法,商鞅決心犧牲小我,消除和他有私仇的贏虔怨氣,再以自己的命,使老世族失去人心。
彼時,秦國局勢穩定,贏駟收攬人心,干掉老世族,秦法猶存,他死而無憾。
商鞅的操作無疑體現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瘋狂圈粉,乃至還有觀眾跑到左樂圍脖下面,求他不要寫死商鞅,給他一個詐死隱居的結局。
得了十分理解觀眾們的心情,奈何是現實是殘酷的。
商鞅真死和詐死產生的戲劇效果,完全是兩個層次的。
商鞅隱居也許能滿足觀眾,但是會極大的削減這個角色的人格魅力,并不可取。
于是,商鞅死定了。
《大秦帝國—裂變》最后一集大結局,依舊是渭水,不過這次行刑的是商鞅。
刑臺之上,已然頭發花白的商鞅一襲白衣,淡笑坐在其上。
四下無數百姓,披麻戴孝,擺上三牲美酒,發起了一場罕見的向活人祭奠,為他們敬愛的商君送行。
景監車英等商鞅的老部下也悉數到場,抬著一個“萬古法圣”的牌匾,恭敬的向商鞅道別。
面對如此場景,一力促成商鞅“伏法”的老世族等人又驚又怒,老甘龍不由出面想打擊商鞅的威望。
“天道恢恢,你之前在這渭水河畔,刑殺者無數,今日落得如此下場,又有何話說。”
商鞅絲毫不動怒,氣定神閑地看著甘龍。
“衛鞅雖死猶生,爾等,雖生猶死,豈有他哉。”
老甘龍震怒,正欲指揮行刑,天空突然降下大雪,飄雪之際,一襲紅衣慢慢走向刑臺。
正是商鞅的妻子和紅顏知己白雪。
白雪是來和商鞅殉情的,她已經是安排了所有好的后路,然后來和商鞅永生永世的在一起。
商鞅長嘆了一口氣,看到白雪眼中的堅定,只能道一句:“人生若此,再無遺憾。”
話罷,白雪拿出毒酒,自飲先去,商鞅先是痛苦的大笑,但抱著白雪漸漸僵硬的身軀,終究還是留下淚來,過往的一幕幕涌上心頭。
“小弟,等著我。”
劇中沒有拍攝商鞅最終被五馬分尸鏡頭,而是把畫面定格在商鞅抱著白雪的尸體那一刻。
鏡頭再轉,是刑臺下無數的百姓趴在地上嚎哭,秦宮之內,贏駟也流淚舉酒跪別商君。
對于商鞅的這個結局,無數觀眾淚目,但也有很多商鞅表示欣慰。
歷史上的商鞅,狼狽奔逃,被捉住后以罪人的身份被五馬分尸,死得非常屈辱。
而劇中給商鞅的結局定義為殉道和為了大局自我犧牲,死的場面也非常感人和壯觀,并且極具浪漫色彩。
遠遠比歷史上那種窩囊的死法更容易被人接受。
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催淚,大家普遍反應,看的淚流滿面,家里的紙巾都不夠用。
《大秦帝國—裂變》最后的最后,是秦宮的靜態鏡頭,同時旁白聲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