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飛臺’,不用他再找,正在中間閉眼盤坐的,應該就是劍七了。
收拾好躍動的心緒,陸青舟慢慢走到了劍七身前,躬身說道:“請師叔傳我修行之法。”
劍七睜開獨眼,直視著陸青舟問道:“入門試煉,你可有憎恨?”
陸青舟語氣平淡地說道:“小子早料想過修行之路坎坷,是以雖不解卻也不會心有怨恨。”
“既如此,你坐下,聽我慢慢說與你聽。”
陸青舟看著不知何時出現的蒲團,拱手道了聲“是”,便坐了下去,看著眼前的劍七。
依舊是霸道地直視著陸青舟,劍七張嘴娓娓說道:“游哥兒早年師承道宗,后游歷天下,博采百家修行之法,終創自家道統,名為正華道。”
“正者,不偏不倚;華者,枝繁葉茂;正華道意在萬物取其中庸,不偏不倚,才能修為得成。”
“只是游哥兒志不在發揚道統,所收徒弟,鐘云家傳醫道,楚紅家傳武道,李長生家傳劍道。”
“唯有你,可繼承正華道統,現在,我便代游哥兒傳你總訣。”
“口心稱訣,指掌掐印,
行氣為法,造物于術,
曉關竅之處,明諸天之理,
周天循環,吐故納新,
是為修行之道,
道可分,分先后,
先有血親神通,
后有天地道統,
神通有大小,
大者人恒難得見,
小者寥寥不足已,
道統存弭久,
弭者非不久,
久者非不弭,
道可有道,
道可無道。”
“此訣在游哥兒房內你亦能尋到,需日后多加感悟方有收獲,若有疑問,也可來此找我詢問。”
“今日我先為你解惑何為修行。”
說話間劍七以指按住陸青舟的頭頂,說道:“人身為萬靈之長,與走獸飛禽異處在于,腦中可思,可辨,可想,可存。”
“之所以腦中可思辨,想存,皆因人體可與天地靈氣相交,相交之處就在頭頂百會穴。”
“靈氣入則感悟天地,靈氣出則反哺天地。”
“一出一入間,得靈氣滋養,人類得以漸開靈智,方成萬物之長。”
“有先賢大能明悟此理,遂窮盡方法,以求溝通天地靈氣,積蓄靈氣于體內,初時入多出少,后經歷改善,至如今,修行者對于天地靈氣,厚入薄出乃至只入不出,只為能強自身臟腑筋骨,追求神仙長生一道。”
“然天地靈氣地域不同,濃淡有別,人人都想去那靈氣富裕的洞天福地,口舌無用,只能靠修為高低來一爭高下。”
“是以各道統又模仿神通者,衍生出了攻伐為主的法門心訣,以護衛自身的洞天福地。”
“其后又催生出了符篆、丹術、造物等一系輔助之法。”
“時至今日,修行道統均以攻伐強弱定先后,正華道也不例外。”
說到這里,劍七收回手臂,語重心長地說道:“我所說的一切,皆是陸門絕密,若非游哥兒首肯,不傳于他人。”
陸青舟急忙點頭說道:“小子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