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只能抽調精兵強將,把大哈找來,安德叫來,最后索性把梁晉也弄來,就叫他們幫著打洞。
平均一天五個洞,挖完了還得填回去,分外的酸爽……
當然有的洞由于位置重要,他也給砸了一座2級補天塔,這樣前前后后又砸了十二座2級補天塔,但是3級補天塔還是沒有著落。
就這樣到了八月十五那天晚上,李斯文帶著一眾人在西山湖以南的一座面包山下打洞,這個洞才打到一半,也就是距離地面一百多米深的時候,李斯文終于發現了讓他激動的線索。
別人打洞是為了盜墓尋寶,他打洞則是為了尋找結構斷紋。
什么是結構斷紋,就是一整塊巨大的巖石層,乃至地塊結構的大致走向紋理。
這個很重要的。
李斯文解石,就是靠找到巖石層的走向紋理才能解石。
堆壘石墻,也是找到相應的重心,角度才能堆壘。
同樣,在地塊結構上砸補天塔也需要找到畫龍點睛的位置。
不是說其他地方不能砸,隨便什么地方都能砸補天塔的。
但有的地方砸下去,起作用的就是那么一丁點區域,李斯文得找到地塊結構的核心要害。
在這樣的結構核心要害砸下去,產生的補天結構力場能順應地塊結構,產生巨大的慣性影響,這才是牛逼的地方。
打個比方來說,一塊香噴噴的牛肉干,如果順著紋理去撕,一撕就是一小條,非常容易,還好吃,但你若是非得橫著咬,得累個半死才能咬下來,一不小心就塞牙,口感都不好了。
此刻李斯文沒有忙著下結論,而是找出過去這些天打出的石洞數據,一一對比,推算,還在附近又打了兩個洞做參照,花費了足足一天時間,這才確定了這處面積得有三百多平方公里的陸地板塊基本結構走向。
是的,也即從橫江大壩到西山湖,再從西山湖到西面的面包山9號~18號這么大的區域。
在確定了地質結構走向后,李斯文這才重新挖洞,又挖了三天的洞,終于確定了第三座3級補天塔的準確位置。
而相比于尋找地質結構走向,打造補天塔就真的太簡單了,把樹爺叫來,隨便幾個小時就搞定。
然后,當這一座3級補天塔打造成功,李斯文幾乎是顫抖著用手按上去,連基本屬性都不看,反正都一樣,他看的是——是否有資格形成結構陣列?
如果不能,這座3級補天塔就等于廢了……
很萬幸,李斯文一貫的謹慎認真在這一刻發揮了效果,他前前后后折騰了十幾天時間,所有的辛苦都在這一刻獲得了回報。
結構陣列形成!
結構力場穩定!
可以并網!
這簡直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有了這座3級補天塔做陣列樞紐,接下來的單線陣列就太容易了。
一夜之間,李斯文就圍繞著這座補天塔樞紐又砸了9座2級補天塔,這一回形成的,是3級補天結構陣列。
他一口氣砸了兩萬四千點天工值并網,因為這很值,這等于,從橫江大壩往西山湖再到口袋平原這一帶四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徹底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