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能四天看完?
不會是自己在騙自己吧。
謙虛謹慎的楊哲決定親自試一試。
三天半后。
1月18號,下午1點。楊哲翻過最后一頁,瞅了瞅最上方的頁碼“596”,又看了看一旁白色的封底,眨了眨眼,小小發了個呆。
他的內心是懵圈的,我真把這書用三天半看完啦?
說好的艱深復雜專業書呢?
說好的寒假以內勉強看完呢?
“這么說,我有可能在寒假期間寫完論文了!”
1月19日下午,圖書館閉館,他借滿了圖書證才離開。
“喂……哦哦,好的,加個群是吧,我馬上加。”
是蘇大后勤服務公司的電話。
工作人員說,他們這些過年留宿的學生需要加一個微信群,方便學校通知事情以及安排他們的生活。
楊哲去后勤公司掃碼加了群。
群里已經有了十幾個人,還挺熱鬧的,尤其是群里男女都有,更是激發了他們交友的**,群聊里各種小哥哥小姐姐叫個不停,還有人發照片。
浪費時間。楊哲果斷把群屏蔽了。
……
羅銳一共給他安排了兩本參考書。
19號,20號,21號,三天時間,楊哲又把另一本參考書,《中國當代通俗史》啃完了。
他對自己的讀書速度已經麻木了,內心波瀾不驚,甚至還有點想笑。
對于具體寫什么方向的論文,心中也有了眉目。
他很喜歡科幻,看網文也主要是看科幻、玄幻、奇幻這一類。
這些天通過讀兩本通俗文學專著,楊哲了解到,科幻并非徹底的舶來品,事實上,它在晚清就已出現,在現代文學時期得以發展,在當代的改開后更是隨著當時提倡科學的時代潮流而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后來,隨著熱潮退去,它進入了短暫的低谷,又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新世紀重新崛起,并呈現出更多更新的變化。
而這其中,網絡科幻,也大有可論。
楊哲把自己的想法大致寫了個1000字左右的思路,打開郵箱界面,給羅銳寫了封信。
在此之前,去期刊網下論文的時候,他還順便查了查羅銳的資料。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這位老先生72歲了,有十幾本學術專著,范圍橫跨整個現代文學、當代文學,也包括了一些文藝思潮、文學理論、哲學理論、古典美學相關論著。
別的好些老學者老了就不怎么發文章了,可羅銳現在還時不時在期刊網上有新論文發表。甚至還會發一些散文雜文之類的。
長江學者,海內外知名,這一點班主任還真是沒有吹牛。
在決定聯系羅銳之前,楊哲心里還有點發怵。
之前他那是無知者無畏,現在知道對方是真正的大學者了,就有點擔心自己還沒寫出論文,直接拿思路去問是不是不太適當。
但是仔細想想,人家都給自己名片了,不就等著自己寄信嗎?
他措辭盡量有禮貌一些,也說明了自己對寫論文一無所知,只有一個思路,渴望得到指點。
點擊發送,楊哲松了口氣,關掉郵箱。
過幾天再看看有沒有回信,這種大學者估計沒什么時間上網看信箱吧。
傍晚,偌大的六食堂依然只有一個窗口賣飯,菜品也很少,沒得選。
“同學!我們再賣明天一天,后天就不開門啦!”食堂的大師傅扯著嗓子。
這幾天來食堂吃飯的人越來越少,大師傅已經跟每天按時到位的楊哲混熟了。
“哎,沒事,我有儲備的糧食,應該夠熬到你們開伙。”
楊哲一點都不慌,他宿舍里有一柜子的泡面呢,之前狗東做特價時買的,各種口味都有。甚至他還囤了雞排魚腸之類好吃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