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上,圖書館。
楊哲站在工科借閱室里,皺著眉頭看《信號與系統》,旁邊還放著一本《高等數學》。
“媽蛋,工科比文科難多了,還好當初高中沒選理科。”
楊哲感慨,同時心里更郁悶啦,“我沒選理科還要看電子信息工程的書,我怎么感覺我是個鐵憨憨。”
現在他有某種模糊的預感,只要把書看一部分,就能知道所學的知識對于開拓某個方向是否有用。
現在他選的書,都是他感覺到對“網絡”這個方向有價值的。
“這么難懂,要不去電院聽課,順便問老師吧?”
楊哲摸出手機,點開電子信息學院的網站,看了看他們的課表。
不多時他就在大二的課程表里找到了《信號與系統》。
“啊,和我的當代文學課沖突了……”
楊哲看著課表皺眉。
當代文學課是下半學期剛開課的,剛好時間是在周三上午3/4節課,而電院的《信號與系統》也湊巧是這個時間段。
他如果不去聽這門課,又不請假,會被扣考勤分。
考勤分扣太多,會影響到期末成績。
而且還會被學校警告。
除非……不讓人點名。
楊哲心思一轉,頓時有了主意。
《當代文學》是班主任張昭全的課,而張昭全人又很好,還對楊哲的觀感不錯。
或許,他可以試試看。
回到宿舍后,楊哲遠程檢查了錢錢的成果。
30臺電腦同時運算的效果果然不凡。
近來,由于顧樹改進了算法,現在錢錢已經可以通過在網絡上查找類似,自己批閱自己的作品,以及自己修改自己的文本生成條件了。
從這個時候開始,錢錢才算是真正進入了機器學習的階段,也就是“自己教自己”,不再需要人為的不斷干預。
雖然這樣不斷自我訂正會讓文本產生的效率變低,卻也讓它真正自動化了。
“嗯,這樣下去,以后估計質量能稍微高一點。”
楊哲很期待它的成果。
……
中午,楊哲跟顧樹從機房回來,走入食堂,打了飯坐一起吃。
電話忽然響了。
楊哲一看,陌生的本地電話,接通。
“你好,請問是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201班的楊哲同學嗎?”一個陌生的男聲問道。
楊哲:“呃,是。”
男聲:“我是學報的編輯,叫孫莊,你投遞的稿件已經審稿通過,預定將于今年5月的學報上發表。”
楊哲差點把韭菜噎喉嚨里。
“真過稿了?啊,謝謝編輯!”
楊哲稍微有點懵,即便是羅銳之前跟他說過能夠發表,也幫他推薦了,但是,這一刻真正到來的時候,他還是覺得有種宛如夢中的感覺。
孫莊笑道:“你該謝謝羅教授幫你推薦。不過,你論文也確實寫得不錯,歡迎以后繼續投稿。”
這位編輯和楊哲說了些注意事項和相關情況,楊哲也問了些問題。
掛掉電話,楊哲先灌了一大口水把韭菜咽下去,又趕緊給羅銳打了個電話報告這個好消息。
“楊哲,恭喜你。”羅銳贊揚道,“你以本科一年級學生的身份,即將在學報上刊**文,你確實可以為自己感到驕傲。”
他也很高興見證楊哲的成績。
尤其是,這個孩子還是他親手帶出來的。
在寒假中,別人或許不知道,他可是非常清楚這孩子付出過多少的努力,又是在他的督促下修改了多少遍論文。為了寫好論文,這孩子可是連年都沒能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