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宗如拿出的戰略規劃很詳細,之前一稿沈輝看過后就覺得詳細,這次更詳細,甚至連可持續發展都做了規劃,目標瞄準百年金融巨頭,戰略性的提出了成立星海資本的必要性和詳細方案,并且充分考慮到了沈老板對星海的作用和他退休后的道路。
沈輝看的更認真了,一條一條往下細看。
規模的很詳累,也很有可行性。
可結果會怎樣,誰都沒法預料。
看了半個小時看完,沈輝覺得可行,就拍板:“就照這個執行吧!”
魏宗如道:“成立星海資本的事……”
沈輝放下報告,問:“想法是好,但能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
魏宗如坦然道:“一件事情沒做之前,最終結果是沒辦法預料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會有希望,再說成立星海資本對公司的影響也不大,就算最終失敗了,影響也不會太大,但如果不去嘗試,五十年后等你退休,星海投資就是第二個伯克希爾。”
沈輝敲著桌子琢磨半天,問:“有具體的人選嗎?”
魏宗如道:“從公司分流出去。”
“CEO人選呢?”
沈輝問道:“誰能挑大梁?”
魏宗如毫不避諱道:“我覺得謝婧可以。”
“謝婧?”
沈輝有點意外,不是去匯豐了嗎?
魏宗如道:“謝婧在市場方面有著寬闊的視野和銳敏的嗅覺,在模型算法方面,更是有著卓越的天賦,只是沒有合適的平臺讓她鍛煉,我覺得她可以。”
沈輝道:“我覺得最合適的人選應該是你。”
魏宗如道:“星海資本和星海投資只保留股權關系,業務要完全分開,我負責星海資本的話,業務就不可能分開,所以得選在公司時間不長的才合適。”
沈輝考慮了下,就道:“讓謝婧回來,我跟她聊聊說再。”
魏宗如點點頭,散會后就給謝婧去了電話。
電話里沒多說,只是簡單說了下情況,就讓謝婧盡快回來。
一家偉大的企業不可能靠一個人變的偉大,百年企業也從來不是靠某個人,才能延續百年不倒,而是靠合理的機制和一代又一代的生力軍,才能頑強的生存下去。
創業者英明對企業初期有好處,這個時候的企業最需要的也是一個英明的領導人,就比如阿里,如果沒有老媽的超前眼花和堅韌不拔,阿里好死了。
但當企業到了一定規模,再過分地強調創業者的作用就不行了。
是人就會犯錯,再英明的創者也有看不清路的時候。
所以企業要想百年不倒,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機制和足夠強大的團隊,才能帶領大家繼續劈波斬浪,所以才媽才會急流勇退,否則再干上七八年十年,等老馬老了干不動了,接班人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鍛煉,誰也不敢保證到了那個時候,阿里會不會轟然倒塌。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現在的星海投資。
要想百年不倒,就得提前謀劃。
不留給年輕人足夠的時間去鍛煉成長,真等到幾十年后沈老板退后才考慮培養接班人的問題,就會太遲了,真到了那時候,星海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解散。
而對于現在的星海來說,拿出一點資金給年輕人去鍛煉,根本影響不了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