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侍中言之有理!”長孫無忌跟著出聲道。
“陛下,侍中言之有理!”房玄齡也出聲道,“大唐猛將如云,只要陛下點將,必有大將率軍滅了吐谷渾!”
“陛下,臣請纓,愿率軍滅了吐谷渾,將伏允擒到長安,將天柱王的頭掛于涼州城門!”程知節趕緊出列,朗聲道。
“陛下,這吐谷渾欺人太甚,屢犯我大唐境地,請陛下下旨,由萬徹率領大軍前往吐谷渾,將伏允擒到陛下面前!”侯君集出列,朝大殿之上的李二陛下拱了拱手道。
“陛下,臣也愿領兵出擊吐谷渾!”李道宗緊跟著出列道。
“陛下,臣也要率軍滅掉吐谷渾!”連想保持低調的尉遲敬德也忍不住出聲道。
聽到圣上說要御駕親征,在場的武將都紛紛請纓。
若真的要圣上御駕親征,那就等于啪啪的打所有大唐將士的臉。這就等于向別國說,大唐無將可用。
“好,大唐有爾等將領在,必能一舉滅掉吐谷渾!”李二的臉上掠過悅色。
不過,隨即有一個問題擺在李二眼前。
這些大將雖都能獨當一面,但仔細想想,這些大將都不適合當主帥。
不是經驗不夠,就是謀略不夠。
讓他們做其中一路行軍總管或副總管,還是綽綽有余,可讓他們做各路行軍大總管,統領全軍,還是稍欠火候。
李二思考再三,心里已經有了兩個人選。
一人是李靖,另一人是李在古。
在大唐能征善戰的將領中,再也找不出來第二個像李靖這樣足智多謀、威名震撼邊庭、屢立奇功的將帥了!
可是,李靖因為患足疾,已經致仕,他是否還愿意出山替大唐再次披甲上戰場?
至于李在古,年輕有為,有勇有謀,論計謀,不比李靖差多少,況且他曾出戰過吐谷渾,差點繳獲吐谷渾上萬名馬青海驄,對吐谷渾的情況了解甚多。
此刻李在古正在長安郊外的軍營訓練士兵,不過要調他回來,自然容易,但問題是李二過于年輕,若任命他為主帥,恐怕難以服眾。
“陛下,若要一舉摧毀吐谷渾,若要一舉打得吐谷渾沒喘氣機會,臣認為如今大唐之中唯有一人能勝任主帥之職!”
正在李二猶豫著的時候,房玄齡作揖道。
“何人?”李二盯著房玄齡,急問。
“有大唐軍神之稱的代國公李藥師!”房玄齡不緊不慢道。
李二點頭微笑,果然是房玄齡知道自己的心意。
“陛下,代國公雖足智多謀,屢立奇功,但如今代國公年事已高,并且身患足疾,又是已經致仕,恐怕不適宜再領兵討伐吐谷渾。”溫彥博進言道。
有不少文臣武將點頭表示贊同溫彥博所言。
“陛下,臣附議!”魏征接話道,“大唐能臣武將眾多,會有人更能勝任統帥之職!”
“大唐能臣武將雖多,可對付吐谷渾,非代國公統帥不可!”房玄齡堅持己見,“吐谷渾與別國不一樣,段志玄之前的教訓我等不能忘了。若要成功討伐吐谷渾,須要有一名能把兵法融會貫通,既能不失時機的追擊,又能先勝而后求戰的將帥!而代國公正是這樣一位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