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李在古等人并沒有朝著天山縣方向策馬奔騰,而是換了方向,朝著處月俟斤所居之地而去。
俟斤,指的是部族首領。
李在古吃著干糧的時候,忽然心生一計。
既然處月、處密諸部圍攻天山縣,那就直接攻打他們的老巢。
若攻打他們的老巢,天山縣之危自然化解。
入夜后,李在古等人不動聲色靠近處月俟斤所居之地。
處月的大部分軍隊都被派遣去攻打天山縣,此時俟斤所居之地兵力極少。
李在古根本不用召喚出大漢虎賁軍,也不用召喚“萬箭齊發”或“獸王咆哮”,更不用召喚“天降隕石”,只召喚出“燕云十八騎”,便輕而易舉攻下俟斤所居之地,生擒處月俟斤。
李在古命令處月俟斤立即召回派遣去攻打天山縣的軍隊。
處月俟斤不敢違抗命令,急忙派人去天山縣。
李在古等著處月派遣出去的軍隊回來,同時等候郭孝恪率軍前來。
他如今沒有人手看管處月俟斤等人,總不能直接將處月俟斤等人屠殺,唯有等郭孝恪率軍到來后,他再去追擊乙毗咄陸可汗。
在處月俟斤口中得知,乙毗咄陸可汗率領數千兵馬逃往了處密俟斤所在地遏索山。
第二日,郭孝恪率軍趕到。
郭孝恪率軍趕到處月俟斤所在之地后,正在攻打天山縣的處月所部軍隊收到了處月俟斤的撤兵命令。
帶兵的將領知道處月俟斤已被大唐戰神活捉,大驚失色。
沒有做過多考慮,連忙撤出圍攻天山縣的戰斗,趕回處月俟斤所在之地。
其他部族知道唐軍已經殺到處月俟斤所在之地,并活捉了處月俟斤,也感到萬分驚訝。
他們經過深思熟慮之后,也分別撤出圍攻天山縣的戰斗。
唐軍能夠輕而易舉活捉處月俟斤,也就意味著唐軍隨時會出現在他們的部族首領居所。
這個時候若不趕緊撤兵,萬一唐軍也攻打他們的老巢,到時損失就大了。
處月所部的軍隊趕了回來,并沒有與唐軍對戰,而是在其首領的命令之下,繳械投降。
李在古吩咐郭孝恪留下一千將士看管著處月俟斤,以及其所部已投降的軍隊,然后李在古率領他的心腹將領,以及郭孝恪等一千唐軍追擊乙毗咄陸可汗。
在當地向導的幫助下,李在古等人用了不到一天時間趕到遏索山。
到了遏索山之后,才發現乙毗咄陸可汗早已逃離。
乙毗咄陸可汗沒有抓到,卻收降了處密兵眾。
處密部的兵眾從天山縣趕回來后,與處密俟斤商議,都認為唐軍已殺到,若繼續與大唐作對,恐怕整個處密部落將不復存在,與其眼睜睜的看著部落被滅,還不如主動向唐軍投降。
處密部族還是有自知之明,如今若繼續與唐軍作對,無疑是拿雞蛋碰石頭。
何況,此次由大唐戰神李在古親自率軍前來,根本毫無勝算。
降唐,才是目前最明智的選擇。
毫無吹灰之力收降處密兵眾后,李在古獲知,乙毗咄陸可汗已逃往米國。
李在古不由得想起了曾經的頡利可汗,心里不禁好笑。
原來突厥可汗都有共同點,那就是都喜歡逃跑,而且逃跑起來還有一手,讓敵人不輕易追到。
打,他們不厲害;逃,他們挺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