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沒有留下半把刀劍,半塊甲胄,半根骨頭甚至半滴血液。
被深淵魔蟲細細舔舐過的戰場上,也找不到半點激戰的痕跡。
就好像,足足數百名武裝到牙齒的彪形大漢,統統人間蒸發了一樣。
深淵魔蟲卻還在繼續生長,膨脹了一輪又一輪。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在獅虎二族的強者們驚怒交加,磨刀霍霍,準備再次向這頭食欲旺盛至極的巨獸發起挑戰時。
最終解決深淵魔蟲的英雄,卻并非怒獅武士或者猛虎武士,而是來自熊族的“無胃王”。
熊人雖然體型龐大,性情兇猛,擁有相當強勁的個體戰斗力。
但繁殖能力過于低下,每到天寒地凍的時節,就會變得昏昏欲睡,異常慵懶,喪失戰斗欲望等等缺陷,卻令他們無法躋身于黃金氏族的主力軍行列。
不過,哪怕過去萬年間,熊族只涌現出“無胃王”一個史詩英雄。
都足夠今天的熊人們,再滿臉驕傲地吹噓一萬年了。
在和深淵魔蟲上演那場驚天動地,蕩氣回腸的史詩大戰之前,熊族武士“無胃王”并非以戰斗力而著稱。
他賴以成名,威震圖蘭澤的能力,是他的食量。
和所有崇尚武勇的民族一樣,在圖蘭文化當中,食量的多寡,也是從側面衡量戰斗力的重要標準之一。
戰爭史詩中的傳奇英雄們,在和碩大無朋的圖騰獸激戰三天三夜之后,一口氣喝干滿滿一個池塘的湖水,吃光整片樹林里的曼陀羅果實,再將圖騰獸的血肉啃噬一空,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除了在死亡競技臺上一決高下,用食量來決出勝負,也是圖蘭獸人之間非常流行的游戲。
而那些食量驚人,能夠風卷殘云,將堆積如山的食物統統消滅的家伙,就會被人們尊稱為“大胃王”。
圖蘭澤的每座城鎮,都有自己的大胃王。
能夠完美消化吸收一切食物,將曼陀羅果實和圖騰獸血肉,源源不斷轉化成毀滅之力的大胃王,往往也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強者。
而“無胃王”之所以得到這個略顯怪異的名字,并非因為他真的沒有腸胃。
而是當時的圖蘭澤公認,光是“大胃王”這個平平無奇的稱號,根本不足以形容這名熊族巨漢,恐怖至極的食量。
或者說,他已經和其他的大胃王們,拉開了比圖蘭河更長的差距。
如果他繼續叫“大胃王”這個名字,那么整片圖蘭澤除他以外的所有大胃王,都必須改名了。
所謂“無胃王”的意思就是,他的食量驚人到了肚子里面安裝的好像不是腸胃,而是一條直通大海的無底洞。
無論吞噬多少食物,都會瞬間傳送到汪洋大海中。
在解決深淵魔蟲之前,無胃王最傲人的戰績,是征服了整個蠻象部落。
讓面對牛頭人和野豬人都趾高氣昂、滿臉桀驁的蠻象武士們,低下了驕傲的頭顱,以一名來自黃金氏族的外來者的身份,至今仍舊被蠻象部落的戰爭史詩所傳頌。
當然,是在一場大胃王比賽中。
總之,無胃王和深淵魔蟲一樣,都是號稱能夠吞噬一切的存在。
而激起他萬丈怒火的,也正是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