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宏大而精密的結構,讓孟超不由想起了地球時代的科學家們,曾經提出的一套,當文明發展到高級階段,如何永久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案。
那就是“戴森球計劃”。
所謂“戴森球”,是一種理論上直徑能超過兩億千米,完全包裹恒星,汲取恒星能源的人造天體。
相當于以恒星為動力源的天然核聚變反應堆。
主要由無數張開超巨型“太陽帆”的人造衛星陣列組成。
在地球上,“戴森球計劃”僅僅是一些工程學家甚至科幻作家的狂想。
但眼前由千萬只翩翩起舞的超巨型水晶蝴蝶組成的矩陣,實在很像是孟超在“地球俱樂部”里看到過的,地球人關于戴森球的理論模型。
問題是,戴森球應該被建造和安裝在恒星軌道上才對。
畢竟,只有恒星才能源源不斷輸出,近乎無限的能量。
而異界卻是一顆可居住行星。
在一顆行星的同步軌道上建造一顆戴森球,試圖將這顆行星完全包裹起來,又能吸收多少能量
要知道,行星上的絕大部分能量,都源自恒星輻射。
光憑行星內部的地熱能,就算統統榨干,也不可能彌補建造戴森球的成本。
等等
孟超忽然想到,“異界”并不是一顆普通的可居住行星。
和地球不同,異界的地底除了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能源之外,還蘊藏著一種比地熱乃至恒星輻射更加強烈百倍的能源。
靈能。
“難道,我們一直都想錯了
“原本我們一直以為,古人既是這顆星球的原住民,至少是第一批來到這顆星球,開拓文明的碳基智慧生命,也是我們的直系祖先。
“而母體不過是古人的生化實驗室里調制出來,用來改造環境和生產建設的血肉工具。
“所謂太古戰爭,就是一場超大規模的生化危機,是覺醒了自我意識的母體,掙脫了古人的控制,試圖反噬它的創造者而已。
“但從太古戰爭的全貌來看,倘若母體真能從整顆星球的四面八方,都生長出憤怒的觸須和鞭毛,實在很難想象,規模如此龐大的生命體,會誕生在一間小小的實驗室里。
“圣光神殿秘藏的古老典籍里面,也記載著,被地球人稱為母體,被圣光陣營稱為混沌的存在,才是這顆星球上誕生的,最古老的,擁有意識和智慧的原住民。
“而從古人既能建造包裹整個星球的水晶矩陣堪比戴森球般的宇宙奇觀,也能建造穿越引擎,這兩點足以證明,古人擁有超卓的星際航行以及宇宙工程能力,極有可能是茫茫星海中的游牧文明,專門尋找類似異界這樣,擁有靈能的星球,汲取其中的超級能源,化作讓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
“那么,母體和古人,或者說,混沌和圣光,究竟是誰將地球人、圖蘭獸人、圣光人族還有林林種種的碳基人形智慧生命,召喚到這顆星球上,繼續他們延綿了億萬年的戰爭
“而我們又該站在哪邊,或者說,站在哪邊,才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