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城,因東岳泰山而得名,依山而建,山城一體。
丁簡對城了解不多,對山,當然知道“五岳之首、天下第一”。話說這事,全國人民不知道的恐怕也不多。而他將離開泉城后的第一站,選擇泰城,是因為釣師封號任務的十魚之一——泰山赤鱗,便是泰山特產。
泰山赤鱗魚,又名螭霖魚,生于海拔三百米以上的山澗泉水之中,是古時五大貢魚之一。在自然生長的條件下,成魚的體長亦不足二十厘米,重不過百克,是典型的小型野生魚種。不過,其肉質細嫩,味鮮而不腥,可為名貴肴饌,亦可藥用。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泰山赤鱗魚為御膳中必備之類。
時到今日,真正全野生的泰山赤鱗魚,已并不多見。餐桌上所見之泰山赤鱗魚,多為人工養殖或是半人工養殖。
但想要完成任務,這些有著人為干預痕跡的赤鱗魚,怕是難以合符要求。想要去自然水域釣到真正的泰山赤鱗魚,非登山不可。
按著路標的指引,黑色大G駛進泰城市區,考慮到自己并不是真的要登泰山、謁玉皇,網上搜尋的那些泰山游玩攻略之類的,自是全無用處。反倒是有個釣友交流群,引起了他一些興趣。
或許是還沒習慣自己已經是個“有錢人”的身份,丁簡隨便在手機上預訂了一家連鎖酒店,順利入駐之后,便打通了釣友群中一位群友的電話。
這位閻立華,便是泰城本地人,更重要的是……他在群里稱有過釣赤鱗魚的經歷。那就最好不過了不是?雖說丁簡自己便綽號釣車老司機,可在人在旅途,有個本地老司機帶路,少了許多麻煩不說,當“空軍”的可能也會小上許多。
電話接通,魯省大漢標志性的大嗓門,讓丁簡不由得將手機離耳朵遠了些。
“到了?兄弟!”
“嗯嗯,閻二哥好,我到了泰城了,剛在酒店安頓好,就立馬給您打電話好了。”
在魯省,有個奇特的規矩,那就是逢人不能叫“大哥”,而是要稱“二哥”,否則,不僅會討人不喜,還有可能鬧出糾紛。至于說為什么……比較通俗的說法是因為武松。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說道——武松身長八尺,相貌堂堂,渾身上下有千百斤氣力。這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目生得猙獰,頭腦可笑,QH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
清朝末年,隨著魯省臨清“說武二郎”山東快書的流行,武二郎就成為魯省大漢、英雄好漢的代名詞。也激發了魯省人不喊“大哥”,喜歡稱人“二哥”的熱情。
而更靠譜一點的說法是在魯省民間有個諺語:老大憨老二奸調皮搗蛋屬老三。與此類似的還有:老大憨老二奸老三是曹操;老大憨老二滑老三心眼頂呱呱……這些諺語的共性是,老大憨厚近乎傻,老二心眼多會觀察,老三滿腦子鬼心眼,讓人防不勝防。
當然,魯省向來便有“長子文化”,而偏偏魯省出了很多有名的“二哥”,拋開那位打虎英雄不說,最有名便要屬“孔老二”,還有《隋唐演義》中的秦叔寶秦二哥、單雄信單二哥等等。
來泉城之前,丁簡對這個規矩也不太懂。是他說要登泰山后,孫之章特意提點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