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凌云的消息,撲朔迷離,讓人無法判斷出真實的那一面,猶如水中月、鏡中花,朦朧難辨。
有人說他是武道高手,有“百人將”之稱的祝風,不是他一合之敵,單手可擒之。
又有人說他實力在祝風手里沒有還手之力,勉強能夠防御住祝風的攻勢,也算武道院的高手了。
還有人說他靠山無比強大,農桑園的田老、書院的副山長因此對他關照尤佳;而祝風之敗,就是攝于強大的外部壓力,不得不自損名聲敗給他;至于魏才女,也是因此原因而與他虛與委蛇,時常深夜落淚,不得不外出避禍。
而更多的,則是他桀驁狂狷的品行。
不與書院同窗交流學問,也不在演武場修習武道,更視書院諸位先生于無物,十來天里,從未見他聽任何一位先生的課程,更未見他向先生們討教學問。
十足如同傳言的那般,桀驁狂狷、靠山強大的紈绔子弟。
如此惡名,竟然未見他出面反駁。
更是落實了惡名。
即便有農桑園的外門學子出聲,即便張鴻為之爭的面紅耳赤,即便武道院的幾個當事人知道這并不是真實的信息,也難以扭轉眾人對凌云的認知。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上述便是眼見,不學無術,紈绔耳!
即便被人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他依舊深居簡出于農桑園之中,不知作何學問。
古人云: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凌云對惡名云淡風輕的態度,田老很滿意,他認為這是一次洗禮,是心靈的升華。
有大勇,志向深遠。
所以,他也愿意擔當惡名,為凌云背后的靠山而懾,因此對他無比關照,對于這類信息,他做默認狀態。
至于凌云,在鄭氏不間斷提供藥材以及布陣所用白玉的情況下,主要時間都拿來修行“靈龜吐息法”,爭取早日打通周身十二正經以及奇經八脈。
剩余時間,融合記憶,外加為田老的農桑瓜果做一些改良。
直接用聚靈陣催熟倒也直接,但研究一番之后,凌云給終止了,畢竟這個世界終究要走入末法階段,而自己也要離開這個世界去追尋仙道,用靈氣只是授人以魚。
只有真正的提升農學,形成一門不弱于儒家、兵家、墨家的學問,才是授人以漁,永遠的造福后人。
既然重生一回,總要為這個世界留下點有用的東西。
這才不枉此生。
書院修行了一段時間之后,凌云返回了一次鳳鳴別院,為鄭老煉制了下個療程的回春丸,用真元稍稍療養了他那受創嚴重的手太陰肺經。
然后將拿到手的藥材煉制成培元丹,將白玉篆刻成聚靈陣的陣眼。
你好我好大家好!
各取所需。
弄好了丹藥,備好了聚靈陣的陣眼,準備返回書院,已經是傍晚時分。
當凌云剛剛走到門邊,老道荊開勝,自取道號“丹玄子”,一臉紅潤,醉醺醺從角門走了進來。
凌云留下他,是為那顆能暴漲人神念的靈果,只是現在不準備去取,所以不放他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