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不太好的消息,下周斷推了。但是本書已經有近九千收藏,即使果奔上架作者也會堅持下去的。親們看著多給點支持吧,希望支持多一些能夠打動編輯,不然三江和強推都不要想了。求推薦票。。。。。票票。。。。。)
“哎呀,我今天去仙山村的三舅家走人戶,那個雞肉太好吃了,雞湯太好喝了。”有隔壁村的村民走親戚后回家對人說。
“什么雞肉那么好吃?我們家的土雞也一樣好吃呢。”有人不屑地說。
“哼,那是因為你們沒見識,人家仙山村有個大學生回家包了一座山,養的是一種金雞,那個雞肉沒吃過的話,這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雞肉。”吃過的人高傲地哼道。
“切,說我沒見識,我們在外面打工走南闖北,吃過的各種雞肉不要太多,還不如我們自己的土雞呢。”其他人還是不相信。
“反正以后吃其他雞肉都沒什么味道了,過幾天我們家太婆七十大壽,我準備去買幾只金雞回來讓大家嘗嘗,你們嘗了就知道我是不是吹牛了。”
而這樣的事情迅速在周圍十里八村傳開了,因為到仙山村來走人戶的各家親戚遍布在各處,甚至其他鎮的人都有,只不過沒有多少人相信他們的話。
“小凡在家嗎?我家親戚過來買幾只金雞?”春節后,二月十二日,二社的一個村民帶著親戚找上門來了。
“是劉家表叔呀,你的親戚怎么會知道我家的錦雞呢?對了,不是金雞,是錦雞。”孫小萍在家里,聽到聲音出來問道,還反復告訴別人是錦雞不是金雞。
“之前我家辦事情不是買了幾只錦雞回去吃嗎?這是我大姐家女兒,她男人那邊的太婆滿七十要辦酒席,想買幾只錦雞回去給大伙嘗嘗。”劉家表叔說。
“是呀,大姐,我回去跟村里的人說,你們家的雞肉太好吃了,可是沒有人相信。剛好我們家辦酒席,所以我就來買幾只回去讓大家嘗嘗,也幫你們宣傳宣傳。”一個三十來歲的精明嫂子笑著說。
“那我給小凡打電話,他現在山上松林養雞場那邊呢。”孫小萍說著,就給兒子打了電話。
“哦,有外村的來買雞呀,可以啊。”
莫小凡答應了下來,雖然春節期間自己家辦酒席和賣給村里人有差不多近百只錦雞了,不過也有四五百只錦雞成年了,還有五六百只快要成年的錦雞。
不過,錦雞的價格卻要比賣給本村人貴了五塊錢一斤,一只雞要多出二三十塊錢,不過劉家表叔的侄女還是咬咬牙買了四只。
她已經在村里人面前夸下海口,哪怕多花一百多塊錢,也要讓大家伙知道自己沒有說謊,讓他們知道仙山村的錦雞真的特別好吃。
“妹子,你可別覺得我們漲了價賣了你高價。我兒子說了,本村人才會這么便宜,賣到外面大城市還會貴十多塊錢一斤,一只雞要貴六七十塊錢呢。”
孫小萍害怕漲價了人家不高興,還不斷地勸說安慰人家,不過女人聽了之后倒是也高興了許多,雖然比三舅他們買得貴一點點,但是也能夠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