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老去,機會方來。
無論好官還是壞官,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想升官。
不同的是,好官希望通過政績升官,而壞官就沒那么好的耐心,他們走捷徑,拍馬屁,找靠山,行賄賂等等。
眼前這些官員不一定都是好官,但他們多多少少做出過一些政績。
見官員們興奮地竊竊議論,顧青繼續道:“接下來你們都將調任北方各州各縣,有的人會是刺史府的長史,有的是會是一縣縣令,不論你們官居何職,我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踏踏實實做事,好好收拾戰亂后的狼藉,恢復朝廷對北方各州縣的統治權威,還治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各位能做到嗎?”
眾人紛紛躬身行禮,異口同聲道:“愿為郡王殿下效勞。”
顧青搖頭:“錯了,不是為我效勞,而是為經歷了戰亂的可憐百姓效勞,我不在乎你們對我是忠心還是怨恚,更不在乎你們愿意站在天子那一頭還是我這一頭,我們就事論事,為官一任,務實為本,各地的土地分配,治安,戶籍,鄉紳宗族等等各個方面,都踏實做出些政績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國都長安日后無論是安寧還是動亂,都與各地州縣無關,朝廷的政令發到地方,便是唯一的指令,爾等必須遵從,好好在任上做你們的事,不要參與長安的是是非非,否則必反噬其身,記住我的話。”
眾人神情一凜,頓時明白了顧青話里的含義。
長安日后必有大亂,但大亂會被控制在長安城附近范圍內,不會波及各州各縣,而顧青也在警告他們,不要摻和大人物之間的爭斗,你們玩不起。
另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官員站出來,目光灼熱地看著顧青,然后垂頭躬身道:“下官愿為郡王殿下效勞,也愿為治下百姓鞠躬盡瘁。”
顧青含笑看著他道:“你是何人?官居何職?”
“下官王縉,官任太原少尹,我王家能在戰亂中茍活,未曾波及全族,全托郡王殿下之鴻恩,下官為報恩故,愿為郡王殿下肝腦涂地。”
顧青不解地道:“我對你有何恩惠?”
王縉感激地道:“下官的胞兄王維在安賊陷落長安時不幸落入賊人之手,不得不虛與委蛇被安賊任以偽職,后來長安收復,胞兄被王師拿入大獄審問,聽說在朝殿之上,是郡王殿下與群臣據理力爭,體諒了那些陷落敵賊之手后被迫授以偽職的官員,下官的胞兄才得以活命,不予問罪,王家能保全于亂世,皆是郡王殿下之恩典。”
顧青恍然:“原來是摩詰先生的胞弟……”
難怪王縉對自己如此熱情,原來其中又有一段因果。
“摩詰先生如今可好?”顧青關心地問道。
當年在終南山的道觀里,顧青與王維有過一段交情,對他的印象還不錯,至于王維被叛軍抓住后不得不擔任偽職,顧青倒是沒什么芥蒂。
終究是讀書人,刀架在脖子上時,真正視死如歸的人是極少的,為了活命而暫時妥協,不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