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城被妖蟒摧毀,城百姓艱難生存,孔伯庸每天都在處理政務,安排救助災民。
他組織青壯清理廢墟,收斂死者的尸體,防止發生瘟疫,收集糧食,搭建臨時住所。
孔伯庸更是抄了城中富戶的糧倉,糧食堆砌在百姓聚集點,糧食就像定心丸一樣,安撫著災民脆弱的心靈。
踏踏踏~
踏踏踏~
馬蹄聲狂奔而來,這是一隊騎兵,后面跟著一輛馬車,騎兵瞬間控制住整個災民區。
災民們騷動,這個時代可沒有子弟兵的說法,他們對兵卒畏懼如虎。
馬車停下,門簾掀開,一個四十多歲的官員走下車,他身穿官府,面貌肅正,看著城外的災民。
此時災民區已經搭建了許多木屋,老人帶著幼童拾柴,婦女縫補衣服,做飯,幫忙搭建木屋。
遠處的高臺上堆放這糧食,有甲士手持兵刃看護。
張正法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暗自點頭,這幾乎是完美的救災,可惜啊。
“永州縣令孔伯庸何在,出來接旨!”張正法問道。
正在人群中幫忙的孔安之走出來,她行禮道:“回稟大人,家父正在城中清理廢墟!”
“快去傳他過來!”張正法說道,他看著孔安之。
孔安之臉上有些灰塵,衣服也臟兮兮的,她一直幫忙救治傷者,指揮婦女做工。
可惜!張正法搖頭,眼生中滿是惋惜,他閉上眼睛,再睜開,眼里滿是冷漠。
有甲士跑進城里,找到孔伯庸。
“大人,城外來了一隊官兵,看樣子像是都城來的,讓大人出去接旨。”甲士抱拳稟報。
孔伯庸聞言一愣,他看著眼前的廢墟,長嘆一聲:“該來的總會來!”
他早就知道會有今天,也知道他的結局如何,他可以逃可這些幸存的百姓呢?
他若棄亂城逃走,百姓混亂,恐怕十不存一,他如何忍心。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讀書多年,心中亦有道義,無法放下百姓離開。
孔伯庸整理身上衣袍,盡管很臟。
“有水嗎?”孔伯庸詢問眾人。
“大人,我這水囊里還有一些。”有甲士回答。
“取來,本官要整理儀容!”孔伯庸取水洗手洗臉,他的手被磨破了,伸入涼水,刺骨一疼。
孔伯庸用涼水洗臉,理順頭發,因為忙碌,他每日睡得很少,雙眼中不滿血絲,他的嘴皮也急出火泡。幾天時間,他的頭上有了白發。
理順頭發,洗凈面容,整理完衣衫,孔伯庸走向城外,盡管他整理了,可看起來他身上仍然很臟。
但他走的很從容,似乎身上不沾一塵。
孔伯庸走出城市廢墟,看著遠處,騎兵手持兵刃,甲胄嚴明。
騎兵將領身高四尺,頭頂銀盔,身穿明光甲。
李光儒!
孔伯庸認出這個將領,他在都城曾見過李光儒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