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所說也有道理,但朕身為大宋皇帝,在此國土淪陷,家國不復之時,更應該作為表率,在汴京號召天下,共同抗金!”
說的是義正言辭,讓李綱聽的是老淚縱橫。
但這還不足以說服李綱,只是讓他覺得趙榛年輕氣盛,思慮不足。
就像當初的趙佶和趙桓,剛開始也都是和金人對剛過的,只不過沒剛過,所以慫了。
李綱主戰的意志從沒有動搖過,但這一次說什么也不能讓趙榛舍身犯險了。
萬一打不過金人,讓金人再次兵臨城下,讓這趙榛也慫了,不知道還能不能有現在這么有利的主戰派的政治氛圍。
“陛下之心,微臣深切,但陛下還應以大菊為重……兵家之事,自有我等臣屬舍身效命。”
趙榛雖然器重李綱,卻并非事事言聽計從。“遷都之事朕實難允之,若是遷都他處,又需大造宮城,不比重建汴京更勞民傷財,北方疲于胡禍,百姓流離失所,因懼怕金人而遷都南方,南方亦遭胡禍。”
趙榛的辯解和決定,讓原本都支持遷都的人也不再如之前那般堅定。
而當趙榛喊出了那么一句口號時,像李綱這樣的主戰派都覺得熱血沸騰。
“為君者,當以民為先,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朕便在這汴京,絕不讓金人再向南方前進一步。”
李綱一大把年齡了,竟然也被趙榛這種年輕氣盛的倔脾氣所折服。
好一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對仗的如此公正,完全不像趙榛這種看起來文采稀爛的人說出來的話……不會是再哪抄的吧?
“陛下還需聽臣一言。”
“李相,還有異議?”這趙榛就不開心了,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李綱若是還反對就很讓他失望了。
雖然李綱的主戰思路和趙榛是一致的,但如果當宰相的他完全一意孤行的挑戰皇權,趙榛也只能忍痛換人了。
“遷都之事,既然陛下已經下了決定,微臣并無異議。”李綱躬身道。“但是……”
“微臣斗膽請問一事。”
“何事?”
“陛下可有子嗣?”
“……”
李綱的問題,跨度有點大,讓趙榛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子嗣?
他才十六歲啊……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但十六歲在宋朝已經不小了。
十歲**,十三,十四取老婆都很常見。
趙榛去年底的時候剛剛被封信王,剛入住信王府的他,老婆都還沒娶,就遇到靖康之難事件。
直到現在,趙榛連個床伴都沒有,更別提兒子了。
“沒有。”
“陛下可有妃子?”
這不是明知故問么?難道你這老頭子是想堂而皇之的撒狗糧是不是?
“陛下若欲立國于開封也可,但還需盡快納妃,生養龍種,若不然皇家斷嗣,祖宗基業個何人可繼?”
“……”
李綱的意思很直白,其實就是覺得趙榛想要作死的留在汴京也行,但起碼留個兒子。
免的到時候,人真的沒了,還有人能夠北推舉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