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記了一下,林小北覺得自己差一臺電瓶三輪車,在設備多,漁貨又多的情況下,沒有一臺合適的交通載貨設備,是最吃力的,這恐怕連系統都幫不了。
潮水正好上來了,南北號已經擺脫擱淺的狀態。
出發!南北號翻新后,第一次出港。
系統定位的技,能對于海里的生物有效嗎?答案是肯定的。
只不過沒有能對鱸魚這一種魚類做精確的唯一性定位,林小北也只能是將船開到鱸魚喜歡出沒的地方去,那就是海蠣養殖區。
其實鱸魚喜歡夜間出來活動的生活習性,林小北并不是不知道,只不過總有不按套路出牌的鱸魚嘛,這次出海也帶著試驗的性質。
即使鱸魚沒有,釣一釣別的魚也行。
剛開始下海的時候,南北號還有點漏水,過了一會,就不會了,林小北相信這條小船已經修補成功,不然系統也不會額外獎勵餌料這個技能。
定位的技能發揮著作用,在系統的定位面板上,這一片海域的水面之下,亦有著無數或是密集或是稀疏的生物亮點,只不過這些亮點都是在活動的狀態。
系統啊,什么時候這些亮點能夠變成具體的生物形象呢?
那就是定位加透視了,而且還是上帝視角。
恐怕這種愿望只能想想吧,系統要是有這么牛批,早應該這么干了。
林小北將南北號停靠在海蠣區。
海蠣區有著許多圓筒狀的泡沫浮標,未來這些泡沫浮標都將被環保材料所替代,畢竟泡沫浮標長期浸泡在水中,還容易散掉,會造成各種海洋污染。
找的這個地方,當然是底下有很多魚類活動亮點的區域,林小北看了看上好的魚鉤,將釣竿甩了出去。
沒有打窩,又沒有餌料,真能行?
老舊了的浮標,那紅色的標頭都有些紅得不明顯了,林小北才剛剛準備觀察一下,那邊就整個沉沒了下去。
臥槽,這還真有,而且剛下去就咬勾了,要不要這么!
本來還想著要不要拍下視頻呢,這會哪里顧得上。
林小北手忙腳亂地收線,然后一尾黑脊背的魚冒了出來,個頭不小。
溜了一會兒,這尾兩斤重的黒鯛被抄網成功兜回了船上。
林小北拿了個大網兜,將大黒鯛裝了進去,再掛到船邊的水里。
這個效果,跟打氧機差不多,而且是天然的。
至于帶了保溫箱和碎冰,那也是因為有些魚一出水就容易死,養不活的,所以鮮活冰鎮是最佳的保存方法。
Piu……
魚線再一次甩了出去,這次幾乎也是沒有什么等待,系統的定位讓林小北能夠觀察到魚鉤附近的亮點活動情況,好多亮點聚集沖刺著到一起,那應該就是魚鉤所在的位置,然后一個亮點動蕩不已,身邊的亮點四下散開狀。
這時候,果然是魚兒咬勾了,而面板上的誘餌的數據也呈現為2/10000!
咻……
第二條,這是一尾一斤多重的黃翅魚!有的地方叫黃鯛,因其鰭尾末端都是金黃色而得名,野生黃翅魚和黃瓜魚一樣,都是漁民的發財魚,因為價格高。
這釣魚的收獲不比摸青蟹少啊。
隨著接二連三的一尾尾魚兒上鉤,林小北就像是一個計算器一樣:“50塊+70+180+90……”
這大概都能估算出來每只魚可以賣多少錢,所以這簡直就像是在釣錢錢一樣。
林小北放線收線,取鉤,丟到網兜,不亦樂乎。
可是啊,鱸魚呢?怎么一條鱸魚都不見?真的是只有半夜才出來活動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