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除了那幾個鏤空燈箱字之外,埋了各種燈管,一到晚上,這里將成為長岸村除了七里沙民宿之外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林小北覺得自己身體里,現在的藝術細胞也是與日俱增,這個小船的標志性造型就是他做出來的決定。
漁鄉風格,除了退役的小破船之外,還有一些趕海的工具,被做成放大型的,隨意地堆擺在整條美食街的各個地方。
這些看似工具,實際上做成同時兼具凳子椅子功能的,今后將成為游客休息和拍照的絕佳場所。
第一家預定鋪面的是村里的生蠔養殖戶,要做成特色的生蠔燒烤攤。
只做生蠔,以及貝類的燒烤攤點。
雖然燒烤的油煙和味道會很大,但是這個極具特色的攤點,林小北舉雙手歡迎。
第二家,是做閩南糊的一位師傅,閩南糊,加魚片酸辣湯,那是絕配。
接著第三第四家,更多的想做攤點生意的村民紛紛進行登記,其中那些展示過,并且獲得成功的,自然是已經被安排了合適的鋪面。
餐飲類的,和干貨類,以及周邊紀念品類的都要按照早已規劃好的區域分別入駐,不能混合在一起,因為每個區域的配套都是不一樣的。
蚵仔煎、炒米粉、油炸海蠣餅、油炸春卷、菜包粿、海鮮鍋邊糊、烤蝦串、各種魚丸、雞卷、豹紋粽子、粿仔羹、經久不衰的清湯面……
林小北每次跟二嬸,清點起這幾十種不重樣的長岸村特色小吃清單,兩人都一起吸溜著口水,怎么也停不下來。
因為每一樣,都深深地刻在腦海當中,一說起名字,就能想象到那特別的外形顏色,回味著那熟悉的香味,再到那吃在嘴里的感受,美食的味道就瞬間彌漫在嘴里,味蕾被開啟,然后口水就要不爭氣地流下來。
林小北可以預想到,美食街一開啟的話,自己那七里沙私房海鮮餐廳的生意勢必就會大受影響,因為客人一旦踏入這樣的小吃一條街,不吃到撐破肚皮那是絕對不會離開的。
但如果美食街能夠跟七里沙民宿一樣,成為長岸村的名片之一,那餐廳的損失,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因為帶動的是其他整體的收益,那是成倍幾十幾百倍的增值。
當初七里沙民宿建設的時候,林小北還沒有這樣的直觀感受,畢竟民宿的外部格調一確定下來,就成為固定的形象,后面變化的都是里面的裝修過程。
而美食街,球場,以及停車場,和餐廳的變化,就是一天天地看著的。
有時候他和小饅頭會等上七里沙的頂層公共天臺。
民宿對面的這一大片建設中的區域,就盡收眼底,每天的變化就是感受特別明顯。
“雖然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是我在改變長岸村,讓她變得更美,更有活力。”
這種成就感,跟打撈起沉船寶藏比起來,又是一種不一樣的體驗。
林小北沉浸在這種成就感當中,這是會上癮的。
熊哥聯系了過來,說那個礦區,已經決定放手不做了,之前就是一個坑,后來又跟村里人鬧了糾紛,投資打水漂還惹了一身騷。
有人要接手,他就索性交割出去了。
虧了上百萬,但早點解脫,也算是及時止損。
因此林小北原來的礦區之行,到這里就算是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