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趕海視頻最真實的內容。
為了拍視頻去趕海,和真實記錄趕海生活,漁鄉風情,兩者之間的差距,那是顯而易見的。
給大家介紹完鱟的特性和牛批的唯一藍血體質,并且讓小饅頭拍了幾張封面備用,接著,林小北決定親自下海,將手里的這只鱟送到另一只鱟的身邊。
如果是普通人,海里面去尋找一只小小的生物,那自然是大海撈針的難度級別,而且不是靜止的,都在不斷變換著位置。
對于林小北,只是舉手之勞了,為了增加視頻的精彩和話題感,帶著鱟潛泳下去,經過千辛萬苦的尋找過程,就在想要放棄,僅僅是就地放生的時候,突然無意間發現了另外那只鱟!
眾里尋他千百度,那鱟卻在前方拐角處。
這就有劇情了,而且絕對能刺激大家的感官體驗。
不是趕海視頻不能前篇一律嗎,這個充滿著艱辛絕望堅持意外的將鱟放生兩兩相聚的過程,除了畫質之外,恐怕都能夠媲美于國家地理雜志那種紀錄片。
對于林小北來說,今天遇到鱟的,再到放生的過程,雖然對于視頻的拍攝是屬于靈機一動的那種,但也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啟發。
假如今后的趕海視頻,多點這樣的因素,也許就又是一個提升。
靈感總是無處不在,就看個人的體會了。
這不算欺騙觀眾吧?
或許有些淚點低的觀眾,看到放生鱟的整個過程,說不定會哭出來。
原本大家是輕輕松松來看輕輕松松的趕海視頻,如果看到哭,會不會怒摔而去?
林小北真有點擔心呢。
不過這種流淚,是感動的那種,而不是難過,應該還好吧。
這種揣摩觀眾的心思,也是必須的,總是在換位思考當中,不斷地改進自己的視頻內容和拍攝手法。
小北趕海,一直在進步著。
所以,也是由于不斷地提升,小北趕海才不會被后來的視頻發布者所超越。
別家可以模仿,但始終無法超越,這就是頭部視頻發布者優秀本質所在。
水下的視頻,是由林小北一個人完成的,到時候還需要旁白或者字幕,這全部都是顧芝那邊去處理了。
每一個視頻,在交給顧芝的時候,林小北都習慣附上一句話,或者幾個標簽,讓她可以更好地把握剪輯內容和主題。
兩人現在的交流,更多的都是在這里了。
“放生一只鱟,你都能搞得這么曲折離奇,如果你來寫網文的話,一定比我強。”
回去的路上,小饅頭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慨。
水下的情況雖然他還沒有看到,但聽林小北上來隨意一說,當即是嘆為觀止。
“你可以學去啊,不收你的版權費,哈哈。”林小北笑。
小饅頭正色道:“嗯,其實我每次開了頭,遲遲沒有寫下去,主要的原因,是一直在想,我是寫給自己看的呢,還是寫給讀者看的,又是寫給什么樣的讀者看的,想著想著,我就寫不下去了。”
林小北想了想,說道:“那你多看看別人寫的,等到你覺得你寫給自己看也好,寫給別人看也罷,都是一樣的,那就差不多成功了。”
小饅頭頓時如獲至寶:“有時候一句話從你口中說出來,怎么顯得特別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