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連線。
林沖看到了熟悉的總工程師辦公室,和頭發永遠梳得整整齊齊的總工程師。
“老師您好。”林沖笑著打招呼。
“你一直在家里么?”總工程師發現林沖所在位置,是個家居環境,“我以為你在國外某個實驗室,會有一批共同奮斗的同僚,才能做出這么精彩的芯片架構。”
“對,我在家里,一直在滬上。”林沖并不諱言自己的處境,“不過我的處境比較難以解釋,所以不能和您見面。”
“難以解釋?”總工程師想了想,又搖頭笑了笑,“我以為你是個乖學生,卻沒想到你的決定總是出乎我的預料。”
“老師您是在笑話我。”林沖有點尷尬。
沒錯,年紀輕輕就要退休的是他,退休后又從事老本行,搞芯片架構研究的還是他。
“不提其他了,關于這個架構,我想了解你的設計構想,你知道的,它不同于MIPS和ARM架構,這很有趣,你……或者說是你們,是基于什么樣的應用來設計它的?”
一種CPU的架構,是用幾十年的時間,由簡到繁發展來的。
它不等于設計一副電路圖就OK。
而是與指令集、硬件、軟件相配合著發展。
就像是你造一只鍋,用柴火燒來做飯的時候,它應該是鐵的,但到了使用電磁爐的時代,它必定要考慮到更多,材質、造型都要有所改變。
CPU就是那只鍋。
從五六十年代燒柴火的年代,連鼠標都沒有,軟件則是只能在DOS下輸入字符。
到兩千年之后,互聯網的爆發,無數外設、軟件、游戲、協議,在CPU的支持下運行著。
所以現在理論上,已經不可能從無到有的設計一款全新的CPU架構,因為沒有任何硬件、軟件、協議的支持下,這樣的架構等于廢物。
但是林沖偏偏做出來了。
同時經過總工程師火眼金睛,發現它有奇妙的用處。
“其實也并非是我們設計的。”林沖考慮著怎樣跟總工程師解釋。
穿越這種事,也不怕說,畢竟他現在與現實世界毫無沖突可言,相互無法干涉,但解釋起來,未免有點轉移重點,還是慢慢讓總工程師接受。
“這是一種仿生學的嘗試,我……我們是用電路圖描述了一種生物的控制核心,在我們進行描述的時候,它是活的。”林沖用盡量婉轉的語言去講述他是怎么獲得‘妖丹’圖紙的。
“竟然……是這樣!”總工程師臉色很震驚,他低下頭去仔細咀嚼了一下這個信息,還是覺得難以置信。
“林沖,這很難讓人相信,我并不清楚生物科技的前沿水平,但描繪大腦這種事,在我的認知里,不是能夠出現在這個時代的科學技術。”
“不,不是大腦。”林沖搖頭,“這是另外一個核心,它可能位于腦中,取代大腦的位置,但也可能位于內臟,它應該算是一個能量核心……”
林沖越說越覺得自己是不是在講未來科技?
這么聽起來不就是把未來的智能機器人反向拆解的意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