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來了!
看著那些清軍騎兵顯然加快了速度,朱國強咽了口口水,他的視線落在前方——在前方百米的距離,有幾道鐵絲網——幾條蛇腹型的鐵絲網。
盡管對軍事訓練,朱國強是個外行,可也算是一個半調子軍迷。可也知道鐵絲網、塹壕戰之類的名詞。
出城,絕對不是沖動之舉,即便是沖動,但理智還在,圍在大家身前的幾道鐵絲網,就是最后的屏障,這幾道鐵絲網或許看起來不起眼,但就另一個世界的經驗來看,對于騎兵而言絕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
一輪齊射之后,衛隊的士兵們無不是紛紛拉動槍栓上膛,向上旋轉槍栓、后拉、前推。完成一次裝彈動作,足足需要幾秒的時間,在他們上膛時,測距儀中距離仍然在不斷變化著。
其實就是朱國強自己也不知道,他的這種“跨越射擊”在軍事術語中叫做拋射或者跨射,在布爾戰爭,甚至一戰中更是英國步槍手的拿手好戲,甚至于還有專用的表尺——齊射瞄準具。
測距的人用光學儀器測出遠方的目標,把方向和距離告訴給射手,射手裝定標尺以后,用齊射瞄準具的照門對準齊射瞄準具的準星,瞄向目標方向射擊。其實這個過程中射手是基本上看不見目標的,自然也就不需要目視瞄準,子彈也不是像直接瞄準的時候那樣基本上直飛向目標,而是在空中劃過一道很長的弧線落向目標,如同炮彈的彈道。
因為這種射擊方式準頭很差,所以需要許多支槍一齊射擊,讓許多彈丸拋射過去落下,達到概略殺傷的目的。
對于訓練欠缺的衛隊來說,他們所需要的就是遠遠的用表尺瞄準目標方向,然后一切交給老天。也就是運氣,或許對于單個目標來說,需要走狗屎運才能夠擊中目標,但是對于集團沖鋒的清軍而言,總會有那么一些人走了霉運,迎頭撞在子彈上。
其實,到底有多少發子彈打中了清軍,朱國強壓根兒就不在乎,畢竟他真正所依靠的并不是這些步槍手。
在步槍手們打出第四輪齊射同時,盯著測距儀里的距離變化,朱國強大吼道。
“機槍準備!”
位于右翼的李國東,他是府里的儀兵出身,上次出城時就一直跟在世子爺的身邊,在聽到命令時,他立即緊張的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然后才反應過來。
機槍!
兩挺馬克沁水冷式機槍!
這是朱國強上次俄羅斯之行中,帶回來的最重要的武器,甚至這兩架重機槍也是他敢大搖大擺出城的依仗所在。
或許,這兩架二戰時生產的機槍有些老舊,但是用來打騎兵肯定沒有問題。
正因為重機槍非常重要,所以他才會由自己親自指揮著機槍,為了便于機動,甚至還借鑒另一個時空的蘇俄經驗,兩架機槍被架到了馬車上,成了“搭槍卡”,只不過,這兩輛“搭槍卡”是不會追擊的。
“開火……”
在命令傳來的時候,原本就緊張的掌心直冒汗的機槍手,愣神的功夫,還沒有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