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要是真的涉及到了,那肯定是要殺頭的。
“陛下,臣請暫緩大興河務、官道,待此事清查后,再……”
不等高弘圖把話說完,朱國強就擺手說道。
“河務、官道諸事關天下百姓福祉,不能因噎廢食,況且,興修河務、拓寬官道,不僅事關沿河百姓安危、出行便利,也有利于地方,可以增加百姓收入,事關大明各地的發展,又豈能因為幾個貪官、奸商停下來?”
表面上修建河堤也好、拓寬官道也罷,都是只是工程,可實際上卻是大明的一次有目的財政上的轉移支付,比如黃河大堤涉及到的河南、山東、北直隸,都是窮省,雖然會在冬閑時招募役夫,但是平常卻只許雇傭農閑百姓。如此,農民和游民有了收入,商賈也能因此獲利,地方也得到興旺發展。
而在西南各地,官道重修、拓寬,也是如此,不僅便利了交通,大量雇工同樣也讓百姓從中獲利。至于陜西,渭河、官道等等用到銀子的地方更多,這些銀子都是中央國庫支付的。
在過去的九年里,通過這樣的工程轉移,朝廷向北方、西南以及西北支付的工程款不下一萬萬兩,如此大規模的工程款,不僅改善了當地的交通,水利,更重要的是繁華了當地經濟,讓窮省受益良多。
這種事情能停嗎?
當然不能停!
非但不能停,甚至還要加大力度,要不然西南、西北的窮省,什么時候才能追趕上南方的富省?
大明朝廷有了錢,不能像過去一樣,以“國庫留銀***萬兩”為榮,銀庫里的那些銀子,不過只是死物而已,只有把銀子花出去,才能刺激經濟、帶動發展,尤其是窮省的發展。
“陛下圣明!”
不等有人反對,就有幾位出自西南、西北的官員立即夸贊起來,畢竟,這些年窮省、邊域從中受益匪淺啊。能停嗎?當然不能停。
至于其它人能有啥異議?
乾圣朝的大事都是皇帝說了算。
為什么大明,只有前幾位皇帝說了算,而是尤其是以洪武、永樂為最,因為他們有權威啊!
對于君主來說,最容易獲得權威的事情,就是重大軍事勝利,古今中外,無一例外。而乾圣皇爺身上,那可是力攬江山于將傾,中興大明的赫赫功業,面對這樣的功業帶來的權力,所有人只有閉嘴。
更何況乾圣皇爺非但有赫赫武功,而且過去幾年的改革還讓國庫滿的都溢了出來。眼瞧著大明的歲入都要破萬萬了。
面對這樣的皇爺,大家能做的也就是閉嘴,不過他們的嘴不能閉,看著唯唯諾諾的眾臣,朱國強突然說道:
“此事是朕之錯,可諸愛卿既難辭其責,當初朕提出工部主導工程時,你們不曾提出絲毫反對意見,難道說,當初就沒有愛卿看到其中的漏洞?如此漏洞百出之事,居然沒有愛卿進言,朕想問一問諸位,難不成朕是昏君,所以,你們一個個的都不敢進言?”
此話一出,滿朝皆驚。
這是“陷君之罪”,是死罪啊!
無不是紛紛持笏請罪,對于他們的請罪,朱國強一擺手說道。
“什么萬死不萬死的,人的性命只有一次,朕的朝廷不是一言堂,朕亦不是昏君,聽不得百官勸諫,這件事,朕有責,爾等亦有錯!”
看著惶恐請罪的眾臣,朱國強又沉聲說道。
“為將此事引以為警,在北直隸處決貪官、奸商后,朕已經命人將兩百六十七柄斬首之刀打制“戒止”,授予天下臣工,往后但凡出仕為官者,皆授“鐵戒”,以為警示,希望他們能“戒貪止念”,為官戒貪,貪念一起,人頭落地!”
這個“鐵戒”,他們必須要戴在右手大拇指上,他們在寫字時都會有看到他,這是對官員無時無刻的提醒,提醒他們貪污的下場是什么。
這個“戒止”上可是沾著死人的血。
不祥嗎?
不吉嗎?
確實如此!
但你們必須要給老子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