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發抖!
大明的出訪船隊上的官兵來說,他們壓根就不知道,自己在海上航行時會給別人帶來什么樣的壓力,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對于任何敵人來說,面對它都會有種瑟瑟發抖的感覺。
而朱由彬、張名振等人并不知道,他們在前往馬達加斯加的半路上,曾遭遇過一次“我韃清”的船只,不過因為那艘三桅商船懸掛的是大明旗幟雙方也就是遠遠的打了一個招呼。
對于遠航的船隊而言,這艘船不過只是半路上的插曲,可是對于船上的人,尤其是對于大阿哥富綬來說,他卻意識到了危機。
“大明來的好快啊!”
“黑人國”是大清的退路,可眼下,就連退路上出現了大明的身影,這可不是什么好事。
也許,應該向更遠的內陸繼續深入。
富綬忍不住在心里這么尋思著,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范承蔭時,范承蔭想了一會,就說道。
“大阿哥,躲總不是辦法,咱們還得想法子,讓大明的注意力從這邊轉移出去。”
“轉移?怎么轉移?”
“大阿哥,上個月,您不是派了人去唐國那邊嘛,他們要是能從唐國那邊和睿王取得聯系的話,興許,咱們可以在這上面做點文章。”
不得不說,現在的東亞,經過十幾年的變化,已經變成了另一個“春秋”,各方比拼的不僅僅是實力,同樣也考量著“外交”、“謀略”,尤其是面對大明這個實力強大到難以撼動的對手時,包括滿清在內的所有人,都是絞盡了腦汁。
甚至就連遠在“黑人國”的富綬都知道“合縱聯橫”了,主動的派人前往唐國去聯絡睿王多爾袞。而他口中的唐國,其實,就是李過的“大順”。
乾圣十四年的大順,就像十四年前破潼關一樣,正處在事業上升期——去年南下波斯后,一路攻城掠地,盡管在波斯的都城伊斯法罕碰到了硬骨頭,守衛這里的波斯大軍一直堅守著城池,一步不曾退縮,期間甚至多次主動的反攻。
其實,從波斯人選擇堅守時,就陷入了這樣的困境之中,數十萬大軍,非但沒有對唐軍形成有效的威脅,反而被李過用數道長壕死死的困在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成了一座孤城、死城!
與此同時,唐軍卻四處出擊,不斷的攻城掠地不說,而且還通過圍點打援的方式,多次在野外重創或者全殲試圖解救伊斯法罕的波斯軍隊。
至于伊斯法罕,這一圍就是整整八個月!
乾圣十四年三月,在被圍困長達八個月之久的伊斯法罕城中,最大的問題,早就不再是唐軍的進攻,而是糧食和柴火,城里的供應一天比一天困難起來。一般人家早就沒辦法維持生活了。官宦富人無不是想盡一切辦法囤積糧食。越囤積,糧食越恐慌,糧價越上漲。糧商們因為糧食的來路已斷,不愿售出糧食,往往借口沒有糧食而把店門關了起來,如此一來,糧價就像洪水泛濫,不停地上漲。只有那些有錢有勢的人家才有糧食,普通小戶人家甚至只有等著餓死的份。
城內的數十萬平民百姓既無錢買糧,也買不到糧,一個冬天之后,不知道多少人凍死在城在,在饑餓的面前,所有的禮儀道德都成了虛幻的事情,人吃人已經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甚至在城內還出現了肉鋪,賣的肉當然不是牛肉或者羊肉,而是人肉。
即便是如此,也沒有什么人過問,畢竟,這個時候,所有人絞盡腦汁只有一個念頭——活著!
活下去!
可是怎么活下去呢?
波斯的冬天,遠遠比不上大明,甚至都沒有下什么雪,可即便是和如此,這個冬天,在伊斯法罕的街道上,到處都是饑民有的站著,有的坐著,有的干脆躺在地上。那躺在地上和靠墻而坐的都是已經餓得沒有力氣的饑民。到處是老人、婦女和小孩——男人們都在軍隊中,幸虧如此還可以分到一些糧食,要不然只會餓死更多的人。到處都有人在叫著餓,還有抽泣聲、啼哭聲、呼喊聲、求救聲。
最后聲音漸漸的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