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盡管失去了所有的軍艦,但是查德·迪恩并沒有氣餒。在接到命令之后,他立即著手準備了起來。
當年,在倫敦還燃燒著大火的時候,他就將倫敦各個碼頭上船只征召一空,商船、水手,全都被征召了。其實,這也是這個時代各國海軍開戰后常態,畢竟,這年月沒有那個歐洲國家會維持一支常備軍。
“先生們,你們每一個人都在這場大火中失去了很多財富,而我們的敵人,仍然占據著泰晤士河下游的河面,現在你們是英格蘭唯一的海上力量了,我希望你們能夠和我一起,擊退他們!”
身為海軍司令的迪恩,對目前的局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很清楚失去了軍艦的英格蘭海軍是根本不可能擊敗中國艦隊的,頭腦清醒的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把中國人從泰晤士河趕出去,而不是擊敗他們。
看著那些被征召的船長們,神情都頗有些無奈,迪恩的手指指向岸邊的倫敦。
“你們看這里,這就是我們的倫敦!英格蘭的倫敦!”
岸上,英格蘭的首都倫敦已經是面目全非了,無數建立都化為了焦炭。甚至就連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也在大火中被燒的面目全非,
在城市的上空,還彌漫著一片濃煙,一些船只、建筑的殘骸在河水的推動下在河道上飄浮著,大片的垃圾覆蓋了水面,一具具焦黑的尸體在河面上飄浮著。
這就是他們的倫敦……
看到憤怒的情緒在所有人的臉上浮現出來,查德·迪恩知道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他立即大聲說道。
“好了,先生們,讓我們一起努力,為了英格蘭!為了倫敦!”
為了英格蘭!
為了倫敦!
不是為了共和國,也不是為了克倫威爾,而是為了他們的英格蘭,在查德·迪恩鼓動下,上百艘大小不等的船只,組成了一支艦隊浩浩蕩蕩的朝著泰晤士河下游駛去,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那種長度只有三十英尺左右的單脆小帆船,看著這浩浩蕩蕩的架勢,似乎二十一世紀女王生日時,連單桅小游艇都一起閱艦的架勢差不多,也就是拉過來湊數的……
“英格蘭人!”
幾乎是在這支“浩浩蕩蕩的艦隊”剛從倫敦籠罩著的煙霧中沖出來的時候,大明旗艦桅桿頂部的瞭望手,就發現他們,立即發出聲嘶力竭的警告,甲板上的官兵們心頭無不是為之一緊。
船上立即敲起了急促的戰備警鐘,不等軍官下令,官兵們就紛紛將艦炮推動到位,裝填炮彈,而陸戰隊員更是紛紛拿起了火槍。
從一開始英格蘭人就占據了優勢,順風順水不說,在狹窄的泰晤士河面上,艦隊根本就沒有什么機會調整航向。
因為手中并沒有什么籌碼,迪恩將整個“主力艦隊”分成了兩部分,其中17艘數百噸的武裝商船作為主力,而他自己則親自指揮這些戰艦直接和對方主力纏斗,一副打算不惜代價要將對手全殲。
但是迪恩真正的殺手锏是什么?
并不是這些武裝商量,而是在數量上占據的絕對優勢的小船,那些臨時征調的小船,或許在火力上比不上軍艦,但是在狹窄的河道上,它們更靈活不說,而且它們的使命就是縱火,尋找合適的機會,對中國人的軍艦實施圍攻。
盡管武裝商船的火力很薄弱,但是在距400碼外時英格蘭戰艦首先開火了,從而掀開了這場“水戰”的序幕。
面對英格蘭人的反攻,大明艦隊倒也不客氣,炮手們在軍官的指揮下,朝著英格蘭軍艦發起了炮擊,相比英格蘭有如給艦船撓癢式的打擊,大明的重型“酒瓶炮”的炮擊是驚天動地,每一次炮擊對于英格蘭人而言,都近乎于毀滅性的。
重型炮彈擊中船體時劇烈爆炸甚至能夠炸掉船艏,不過只是一個照面的功夫,就有數艘英國戰船變成了河面上的篝火,在河面上燃燒著。。
不過盡管如此,英國人的進攻并沒有減弱,英格蘭的水手們忍受著猛烈的炮火,繼續向前進攻。
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和燃燒起來的軍艦升騰的煙霧,整個泰晤士河都被滾滾濃煙所籠罩著,一時間甚至都看不太清楚周圍的環境。
就在這時,突然有瞭望手發現在煙霧中死出來了,一艘艘小巧的單桅快船,他們剛一出現,就讓瞭望手大聲驚喊道。
“縱火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