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外!
去海外!
……
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里,千百萬移民乘海船去了南洋,去了天竺,甚至去了大洋彼岸,這股沿海移民潮,在各地引起巨大轟動,一開始是沿海省份,到后來就連四川、陜西、湖廣那樣的內陸省份的貧民也紛紛加入移民的行業,因為朝廷對賦稅的嚴征,使得地主把賦稅轉嫁到佃戶頭上,導致佃戶的日子更加艱辛。迫于生計,大量的佃戶只得移民遷往海外。也正是這些少地無地的貧困百姓成就了華夏文明的又一輪擴張。
但是現在,移民的速度正在減少。
“乾圣十二年,有一百萬移民移居海外!而乾圣二十年,只有六十萬!”
道出這個數字后,王林躍長嘆道。
“不過八年時間,移民數量減少了四成有余。究其原因是什么?是因為吃不飽的、日子過的不好的百姓,大都已經移民海外,或者遷往東北、河套等地了,剩下的百姓,再不濟也能吃飽飯,所以他們不愿意移民!而相比于天朝,現在的歐洲人卻更愿意移民,就像過去大明的百姓一樣!”
作為新英格蘭殖民地總督的王林躍,不僅了解大明,他同樣了解歐洲,畢竟他曾經是使團的副使。
“前幾年,在歐洲出訪各國時,一路上的情景卻震撼了我以及使團的所有成員。原本我們以為歐洲應該是繁榮的、富庶的,頂多也就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讓歐洲各國略帶一些混亂,但大體上應該是升平世。要不然他們又怎么可能進口千百萬兩大明的貨物呢?”
原本的,在出訪大明之前,他和很多人一樣,對歐洲還存在著一些幻想,畢竟,在歐洲傳教士的口中,或許歐洲遠不及天朝,但是至少還算是太平,既然是太平的升平世,那百姓的日子總還算湊合吧。
可事實卻是截然相反的。
“可實際上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的是什么樣的歐洲呢?歐洲各地根本就是一個活脫脫的“離亂世”,放眼看去到處都是殘破蕭條的村莊,都是面黃肌瘦的農民,千百萬失地的農民,猶如幽靈一般徘徊在城市里,歐洲的城市里,無論是倫敦,還是巴黎,至少有一半的人都是乞丐,放眼看去,入目的盡是歐夷版的“流民圖”,甚至凄苦還甚于大明的流民,因為大明的流民是因為天災,而在歐洲各地,卻是年年歲歲,歲歲年年都有千百萬百姓淪為流民,淪為乞丐。”
對于王林躍描述的那一幕,孫子壯是熟悉的,畢竟,年近四十年他也曾經歷過甲申年,也曾目睹過那些年發生在中原大地上的一幕幕悲劇。那怕是那些悲劇早就已經過去了,可是仍然很容易就會引起他心中深藏的共鳴。
緊鎖眉頭的他嘆息道:
“哎,饑民遍野、盜賊橫行。這歐洲又怎地是這副模樣?原本我還以為那邊是什么太平之世呢,哎,真沒想到啊,沒想到啊。”
孫子壯感嘆時,云山則點頭道。
“難怪他們愿意移民,移民海外再怎么樣也比在國內要好吧!不過……”
想了想,云山說道。
“恐怕總督大人是并不愿意要那些歐洲移民吧,要他們又有什么用呢?畢竟都是歐羅巴人,色目人非我大明之人,要之無用。”
云山的話,讓王林躍哈哈大笑道。
“無用?怎么會是無用呢?要是無用的話,我怎么可能盡心盡力的去辦這件事情?”